银毛委陵菜

银毛委陵菜,中药名。为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银毛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 Wall.的根。具有凉血止血,收敛止泻的功效。主治鼻衄,肺结核咯血,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红崩,白带;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
别名 管仲(云南)、白地榆、地槟榔、翻白叶、翻白草、西南委陵菜
药味 味苦、涩
药性
归经 味苦、涩,性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凉血止血,收敛止泻。
主治 鼻衄,肺结核咯血,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红崩,白带;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
银毛委陵菜
  • 银毛委陵菜
  • 银毛委陵菜
  • 银毛委陵菜
  • 银毛委陵菜
  • 银毛委陵菜
  • 银毛委陵菜
  • 银毛委陵菜
  • 银毛委陵菜
  • 银毛委陵菜
银毛委陵菜
别名

管仲[云南]、白地榆、地槟榔、翻白叶、翻白草、西南委陵菜

来源

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银毛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 Wall.,以根入药。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

苦、涩,寒。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收敛止泻。用于鼻衄,肺结核咯血,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红崩,白带;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银毛委陵菜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收敛止泻。
主治
鼻衄,肺结核咯血,上呼吸道及消化道出血,痢疾,肠炎,消化不良,红崩,白带;外用治创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
用量9-15g。外用适量。
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治血崩,白带,大肠下血,用新瓦焙;治面寒疼,烧酒为引。”

2、《贵州民间药物》:“治痢疾,疔疮,风湿。”

3、《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止血,消炎收敛。治痢疾,肠炎,胃痛,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痛经。”

4、《云南中草药选》:“凉血止血,收敛止泻。治肺结核咯血,吐血,鼻衄,消化不良,贫血,赤白痢疾。”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痢疾:鲜翻背白草一两。加水煎好。将适量红糖放于锅中,加酒二两,点燃烧过,再兑人已煎好的药水,然后服用。

2、治疔疮:鲜翻背白草,捣烂敷患处,留头,干则换之。

3、治风湿痛,翻背白草根三两。泡酒服。(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④治外伤出血:翻白叶根,研粉撒。(《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银毛委陵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圆柱形。花茎直立或上升,高10-60cm,密被开展长柔毛及短柔毛。基生叶为间断羽状复叶,有小叶6-13(-15)对,连叶柄长6-30cm,叶柄密被开展长柔毛及短柔毛,小叶片无柄或有时顶生小叶片有柄,倒卵长圆形或倒卵椭圆形,长16.5cm,宽0.5-3.5cm,顶端圆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多数尖锐锯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伏生疏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绢毛及绒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惟向上部小叶对数逐渐减少;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被长柔毛;茎生叶托叶草质,下面被白色绢毛,上面绿色,被长柔毛,边缘有锐锯齿。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花直径1.2-1.5cm;萼片三角卵圆形,顶端急尖,外面绿色,被长柔毛,副萼片椭圆形,顶端急尖,全缘,稀有齿,外面密生白色绢毛,与萼片近等长;花瓣黄色,顶端圆钝,比萼片稍长;花柱近基生,两端渐狭,中间粗,子房无毛。瘦果光滑。花果期6-10月。
分布区域
产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锡金、尼泊尔有分布。
生长环境
生山坡草地、灌丛、林缘及林中,海拔1100-36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