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菊

波斯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波斯菊 Cosmos bipinnatus Cav.的花及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化湿的功效。主治急、慢性痢疾,目赤肿痛;外用治痈疮肿毒。
别名 秋英、大波斯菊、秋樱、格桑花、八瓣梅、扫帚梅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化湿。
主治 急、慢性痢疾,目赤肿痛;外用治痈疮肿毒。
波斯菊
  • 波斯菊
  • 波斯菊
  • 波斯菊
  • 波斯菊
  • 波斯菊
  • 波斯菊
  • 波斯菊
  • 波斯菊
  • 波斯菊
波斯菊
别名

痢疾草

来源

菊科波斯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各地引种栽培。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湿。主治急、慢性痢疾,目赤肿痛;外用治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

全草1~2两,水煎服;外用鲜全草加红糖适量,捣烂外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波斯菊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化湿。
主治
急、慢性痢疾,目赤肿痛;外用治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剂:30-60g;或研末,入丸,散。外用:鲜全草加红糖适量,捣烂外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波斯菊3g,一枝黄花15g,黄荆花1g,薄荷15g,鱼腥草1g,水煎服。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波斯菊。
形态特征
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30-120cm,细茎直立,分枝较多,光滑茎或具微毛。单叶对生,长约I0m,2回羽状全裂,裂片狭线形,全缘无齿。头状花序着生在细长的花梗上,顶生或腋生,花茎5-8cm。总苞片2层,内层边缘膜质舌状花1轮,花瓣尖端呈齿状,花瓣8片,有白色、粉色、深红色筒状花占据花盘中央部分均为黄色瘦果有橼,花期夏秋喜温暖不耐寒,也忌醋热。喜光,耐干旱瘠薄,易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忌大风,易种背风处。
分布区域
贵州各地有分布。
生长环境
为外来物种。原作栽培。现有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