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鸭

油鸭,中药材名。本品为鸊鷉(BìTī)目鸊鷉科小鸊鷉ColymbusruficollisPallas,以肉入药。功能主治为:补中益气,收敛止痛。主治痔疮,脱肛:油鸭肉烧焦研面,每服3钱,日服2次。治遗尿:油鸭肉适量,煮熟食之。
别名 小鸊鷉、王八鸭子、水葫芦、刁鸭。
药味 ①《饮膳正要》:&quot
药性 ①《饮膳正要》:&quot平无毒
归经 ①《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②《医林纂要》:"甘咸,寒。"《本草撮要》:"入手太阴、足少阴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中益气,收敛止痛。
主治 主治痔疮,脱肛:油鸭肉烧焦研面,每服3钱,日服2次。治遗尿:油鸭肉适量,煮熟食之。
油鸭
  • 油鸭
  • 油鸭
  • 油鸭
油鸭
拼音注音
Yóu Yā
别名

小鸊鷉、王八鸭子、水葫芦、刁鸭

来源

鸊鷉(Bì Tī)目鸊鷉科小鸊鷉Colymbus ruficollis Pallas,以入药。

生境分布

我国大部分地区。

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收敛止痛。

主治痔疮,脱肛:油鸭肉烧焦研面,每服3钱,日服2次。

治遗尿:油鸭肉适量,煮熟食之。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油鸭

功效作用

功能
补中益气,收敛止痛。
主治
主治痔疮,脱肛:油鸭肉烧焦研面,每服3钱,日服2次。治遗尿:油鸭肉适量,煮熟食之。
毒理作用
无毒。

动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体长约26厘米,形似鸭而小。嘴窄而尖,黑色,尖端白色,嘴裂附近黄绿色。虹膜黄色。眼先、颏、上喉黑褐色;下喉、耳羽、颈侧红栗色:上体黑褐色,部分羽毛尖端苍白;初级、次级飞羽灰褐色,初级飞羽尖端灰黑色,次级飞羽尖端白色;大、中覆羽暗灰黑色,小覆羽淡黑褐色;尾羽甚短,棕、褐,白等色相掺杂;前胸、胁、肛周灰褐色。前胸羽毛尖端苍白或白色,后胸和腹丝光白色,略沾灰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脚近尾端,石板灰色,趾端具阔爪,趾侧具瓣状蹼膜。
分布区域
我国大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