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鸡儿

锦鸡儿,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锦鸡儿Caraganasinica(Buchoz)Rehd.的花。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具有健脾益肾,和血祛风,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虚劳咳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气虚,带下,小儿疳积,痘疹透发不畅,乳痈,痛风,跌扑损伤。

别名 金雀花、金鹊花、阳雀花、黄雀花、斧头花、娘娘袜子
药味 味甘
药性 微温
归经 味甘,性微温。归脾、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健脾益肾,和血祛风,解毒。
主治

用于虚劳咳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气虚,带下,小儿疳积,痘疹透发不畅,乳痈,痛风,跌扑损伤。

锦鸡儿
  • 锦鸡儿
  • 锦鸡儿
  • 锦鸡儿
  • 锦鸡儿
  • 锦鸡儿
  • 锦鸡儿
  • 锦鸡儿
  • 锦鸡儿
  • 锦鸡儿
锦鸡儿
拼音注音
Jǐn Jī ér
别名

金雀花、大绣花针、土黄芪[江西、江苏、浙江]、粘粘袜、酱瓣子、黄雀梅、阳雀花、黄棘

来源

豆科锦鸡儿属植物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Buchoz.)Rehd.,以入药。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除去木心切片晒干。春季采花晒干。

性味

根:甘、微辛,平。

花:甘,温。

功能主治

根:滋补强壮,活血调经,祛风利湿。用于高血压病,头昏头晕,耳鸣眼花,体弱乏力,月经不调,白带,乳汁不足,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

花:祛风活血,止咳化痰。用于头晕耳鸣,肺虚咳嗽,小儿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根0.5~1两;花4~6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锦鸡儿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益肾,和血祛风,解毒。

主治

用于虚劳咳嗽,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气虚,带下,小儿疳积,痘疹透发不畅,乳痈,痛风,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5g;或研末。

禁忌

忌生、冷及酸味饮食。

注意事项

《陕西中草药》:“忌生、冷及酸味饮食。”

药理作用

1.抗炎

2.抑制免疫功效

3.镇痛

4.改善血液流变性

5.抗肿瘤

6.预防骨质疏松

现代研究

1.高血压

2.慢性气管炎

3.红斑性狼疮

相关论述

《滇南本草》:“味甜,性温。”

《纲目拾遗》:“性平,入肝脾二经。”

《草木便方》:“甘。”

《陕西中草药》:“味甘,性微温。”

《滇南本草》>:“主补气补血,劳伤气血,寒热痨热,畏凉发热,咳嗽,妇女白带日久,气虚下陷者良效。头晕耳鸣。腰膝酸疼,一切虚劳伤损,服之效。或煨笋、鸡、猪肉食亦可。”

《纲目拾遗》:“和血祛风,亦入乳痈药用。”“大能透发痘疮,以其得先春之气,故能解毒攻邪。”

《植物名实图考》:“滋阴,补阳。蒸鸡蛋,治头痛。”

《草木便方》:“明目除风泪,利肾窍,治耳鸣。”

《天目山药用植物志》:“祛风活血,通经络。治跌打损伤,痛风,寒咳,小儿疳积,劳伤乏力,口腔糜烂。”

《陕西中草药》:“补血健脾,活血祛风,止咳。治干血劳,小儿疳积,神经衰弱,头晕头痛,耳鸣眼花,风湿疼痛,虚劳咳嗽。”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虚劳咳嗽:阳鹊花(蜜炙)30g。枇杷芋、羌活各9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2.治干血劳:阳雀花120-250g,或鲜品l000-1500g,蒸后分多次服。(《陕西中草药》)

3.治头晕头痛:阳鹊花30g,大麻2.4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4.健脾补肾,明目聪耳:阳雀花,同猪肉做汤或蒸鸡蛋服。(《重庆草药》)

5.治风湿关节痛:锦鸡儿120g,白酒500g,浸泡1星期,每服半酒杯,每日服2次,连服数日。(《河北中草药》)

6.治跌扑损伤:金雀花干研一钱,酒下。(《百草镜》)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锦鸡儿栽后3-4年才能开花,在4-5月花盛开时采摘,晒干或炕干即成。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枝叶及灰屑。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为蝶形花,呈长形,花冠黄色或赭黄色;花萼钟状,基部具囊状凸起,萼齿5裂;花冠旗瓣狭倒卵形,基部粉红色;翼瓣顶圆钝,基部伸长呈短耳状,具长爪;龙骨瓣宽而钝,直立;雄蕊10,二体,(9)+1。气微.味淡。以干燥色新鲜,无霉变、无杂质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锦鸡儿。

形态特征

锦鸡儿,又名千口针《湖南药物志》,锈花针(江西)。灌木,高l-2m。小枝有棱,无毛,黄褐色或灰色。托叶三角形,硬化成刺,长达8mm或更长。叶轴脱落或宿存并硬化成刺,长达2-2.5cm;小叶2对,羽状排列,上面一对较大,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l-3.5cm,宽5-15mm,先端圆或微凹,有针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下面网脉明显。花单生,长2.8-3.1cm,花梗长约1cm,中部有关节,节上有极细的小苞片;花萼钟形,长12-14mm,基部偏斜;花瓣黄色带红色,凋谢时为褐红色,长达3cm,先端钝圆,基部楔形,旗瓣狭倒卵形,具短爪,翼瓣长圆形,爪长为瓣片之半,耳短.,龙骨瓣比翼瓣短;雄蕊10,二体;子房无毛。荚果圆筒形,长3-3.5cm,宽约5mm,褐色.,无毛,稍扁。花期4-5月。果期6-7月。

分布区域

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或栽培于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