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葡萄根皮

毛葡萄根皮,中药名。为葡萄科葡萄属植物毛葡萄VitisheyneanaRoem.etSchult.[VitisquinquangularisRehd]的根皮。植物毛葡萄,分布于我国陕西、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甘肃、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具有活血舒筋之功效。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别名 野葡萄《陕西中草药》
药味 味酸、微苦
药性
归经 味酸、微苦,性平。入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活血舒筋。
主治 月经不调,带下,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毛葡萄根皮
  • 毛葡萄根皮
  • 毛葡萄根皮
毛葡萄根皮
拼音注音
Máo Pú Tɑo Gēn Pí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毛葡萄的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quinquangularis Rehd.[V.pentagona Dielset Gilg]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切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500m的山坡灌丛及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广西等地。

原形态

毛葡萄 木质藤本,长达8m。幼枝、叶柄和花序轴密被白色或褐色蛛丝状柔毛,老枝紫红色。单叶互生;叶柄长3-7cm;叶片卵形或五角状卵形,不分裂或具不明显的3-5角棱以至3-5裂,长8-15cm,宽6-10cm,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微波状牙齿,上面绿色,初被柔毛,后变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灰棕色绒毛。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长8-11cm,稀达16cm,与叶对生,分枝近平展;花小,淡黄绿色,具细梗,无毛;花萼不明显;花瓣5,长约1.8mm,先端粘合成帽状脱落;雄蕊5-6,与花瓣对生;子房埋于花盘中。浆果球形,熟时黑紫色,直径6-8mm。种子三角形,长约4mm,背部扁圆,腹部有两角棱。花期5-6月,果期7-9月。

性味

酸;微苦;平

注意

《陕西中草药》:"反大葱。"

功能主治

活血舒筋。主月经不调;带下;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毛葡萄根皮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舒筋。
主治
月经不调,带下,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反大葱。~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草药》:“调经活血,补虚止带。治月经不调,白带。”

2、《全国中草药汇编》:“舒筋活血。外用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接骨,野葡萄根皮,捣烂和酒酿调匀,包患处。(《贵州草药》)

2、治赤痢,野葡萄根皮、何首乌、委陵菜各二钱。煎水,红糖饮。(《贵州草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切片,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葡萄科葡萄属植物毛葡萄。
形态特征
植物毛葡萄,别名野葡萄、五角叶葡萄《陕西中草药》,橡根藤、飞天白鹤、茅婆驳骨、止血藤、蝴蜞艾《全国中草药汇编》,五角葡萄《云南药用植物名录》,大血藤《贵州中草药名录》。本质藤本,长达8米。幼枝,叶柄和花序轴密生白色或褐色蛛丝状柔毛,老枝紫红色。单叶互生;叶柄长3-7厘米;叶片卵形或五角状卵形,不分裂或具不明显的3-5角棱以至3-5裂,长8-15厘米,宽6-1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近截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微波状牙齿,上面绿色,初被柔毛,后变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灰棕色绒毛。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长8-11厘米,稀达16厘米,与叶对生,分枝近平展;花小,淡黄绿色,具细梗,无毛;花萼不明显;分枝近平展;花小,淡黄绿色,具细梗,无毛;花萼不明显;花瓣5,长约1.8毫米,先端粘合成帽状脱落;雄蕊5-6,与花瓣对生;子房埋于花盘中。浆果球形,熟时黑紫色,直径6-8毫米。种子三角形,长约4毫米,背部扁圆,腹部有两角棱。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600-1500米的山坡灌丛及林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