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寒药

红寒药,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红寒药AporuelliascaposaC.B.Clarke的根。分布于四川省。具有发表散寒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胃腹冷痛。
别名 -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发表散寒。
主治 风寒感冒,胃腹冷痛。
红寒药
  • 红寒药
  • 红寒药
红寒药
来源

爵床科刺粉芦莉草属植物红寒药Aporuellia scaposa C. B. Clarke,以根入药。秋冬采挖,晒干。

性味

苦,温。

功能主治

发表散寒。用于风寒感冒,胃腹冷痛。

用法用量

2~3钱,小儿减半。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红寒药

功效作用

功能
发表散寒。
主治
风寒感冒,胃腹冷痛。
用法用量
6-9g,小儿减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爵床科植物红寒药。
形态特征
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10-15cm。根茎短,根细长圆柱形,白色。茎略扁,被粗短毛。单叶互生,基生叶较大,近无柄;叶片坚纸质或革质,倒卵椭圆形或椭圆披针形,长5-10cm,边缘有粗圆锯齿,上面深暗灰紫色,下面淡白灰绿色,两面被毛。6-7月开花,花序具少花,顶生;花梗极短、被毛;苞片叶状,宽披针形,被毛;花萼杯状,5裂;花冠管状,上部膨大,5裂;雄蕊4;雌蕊1,子房上位。蒴果棒状,先端尖,2瓣裂。种子10余粒。
分布区域
生于山坡矮草丛中。分布于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