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叶赤车使者

阔叶赤车使者,中药名。为荨麻科植物南海楼梯草ElatostemaeduleC.B.Robinson的根或叶。分布于台湾、海南等地。具有祛风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高热,跌打伤肿,毒蛇咬伤。
别名 -
药味 味微苦
药性
归经 味微苦,性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 高热,跌打伤肿,毒蛇咬伤。
阔叶赤车使者
  • 阔叶赤车使者
  • 阔叶赤车使者
阔叶赤车使者
拼音注音
Kuò Yè Chì Chē Shí Zhě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南海楼梯草的根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eduleC.B.Rod.[E.platyphyllum auct.non Wedd.]

采收和储藏:随时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平地、山麓、溪边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海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无毛。叶互生;叶柄极短,长2-5mm,有时近无柄;托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2cm;叶片斜椭圆状倒卵形,长11-25cm,宽6-10cm,两侧不对称,先端渐尖或为延长的渐尖,尖头有刺;基部较狭一侧楔形,略呈耳形,较宽一侧成耳形,多少抱茎;边缘中部以上有锯齿,背面叶脉上被疏柔毛,多很快变无毛,钟乳体线状,明显,通常背面的较大;叶脉为半羽状脉,具半离基三出脉。雌雄异株,花细小,群集于具总苞的花托上;雄花花托单生,径约2cm,或有短总花梗,苞片于基部结合成盘状,小苞片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约4mm;雄花被片4裂,裂片阔披针形,长约2.5mm;雌花花托无总花梗,近长椭圆形,长达1.5cm,宽1.3cm,苞片合生,但最后在边缘处稍分离,小苞片线状倒披针形,长约2mm,边缘纤毛状;雌花被片3裂,裂片长约0.5mm。花期秋季。

性味

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解毒消肿。主高热;跌打伤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阔叶赤车使者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
高热,跌打伤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发热:阔叶赤车使者根、台湾笑靥花、台湾车前及紫背草之根。煎服。(《台湾药用植物志》)2、治创伤:鲜阔叶赤车使者叶,捣烂敷患处。《台湾药用植物志》)3、治毒蛇咬伤:阔叶赤车使者叶煎服。《台湾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随时可采,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荨麻科植物南海楼梯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高约1米,不分枝,无毛。叶具短柄或近无柄;叶片草质,斜椭圆形,长11-25厘米,宽6-10厘米,顶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在狭侧钝或半心形、在宽侧耳形(耳垂部分长达1.5厘米),边缘在狭侧中部以上,在宽侧下部之上一直到顶端有多数小牙齿,上面变无毛,下面脉上疏被短毛,钟乳体明显,密,长0.2-0.5毫米,半离基三出脉,侧脉每侧约4条;叶柄长2-5毫米,无毛;托叶披针形,长1-3.4厘米。花序雌雄异株。雄花序常有梗,单生叶腋,有多数花;花序梗长约9毫米,无毛;花序托直径约2厘米;苞片不明显;小苞片多数,膜质,匙形,长约1.6毫米。雄花:花被片4,船状椭圆形,长约2.5毫米,基部合生;雄蕊4。雌花序常成对腋生,有短梗;花序梗长4-6毫米;花序托近长方形或椭圆形,长7-12毫米,宽4-7毫米;苞片不明显;小苞片多数,密集,匙形或匙状条形,长0.8-1.2毫米,顶部有短柔毛。瘦果宽椭圆球形,长约0.6毫米,约有8条纵肋。花期9-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台湾、海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平地、山麓、溪边潮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