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地龙

匐地龙,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匐地龙LysimachiahuiDielsexHand.-Mazz.的全草。具有利尿排石,清热解毒,健脾消积之功效。用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牙龈肿毒,蕈子中毒,痈肿疔疮。
别名 地黄、黄花珠、地黄花草、黄花草、九连灯、临时救
药味 微苦
药性 微凉
归经 微苦,凉。归心、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利尿排石,清热解毒,健脾消积。
主治 用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牙龈肿毒,蕈子中毒,痈肿疔疮。
匐地龙
  • 匐地龙
  • 匐地龙
匐地龙
拼音注音
Fú Dì Lónɡ
别名

铺地黄、黄花珠、地黄花草、黄花草、九连灯、临时救

来源

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匐地龙Lysimachia hui Diels,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晒干。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利尿排石,清热解毒,理脾消积。用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狂犬病,蕈子中毒,小儿疳积,牙龈肿毒,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1~2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匐地龙

功效作用

功能
利尿排石,清热解毒,健脾消积。
主治
用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牙龈肿毒,蕈子中毒,痈肿疔疮。
用法用量
30-60g。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集,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匐地龙。
形态特征
多年生丛生草本,高15-30cm。茎柔弱,稍具4棱,基部分枝常平卧生根,全株均具土黄色的多细胞柔毛。单叶对生;叶柄稍有窄翅;叶片卵形至卵状心形,长1.5-3.5cm,宽1-2cm,先端钝尖,基部近截形而有突出且渐窄至柄,上面稍有红色小腺点。夏季开花,花生于近顶端的叶腋,上面稍有红色小腺点。花梗细弱丝状;萼片披针形,渐尖,长5-7mm,宽约1.5mm,有白色点,花冠黄色,深裂,裂片广倒卵形,有白色点,稍长于花萼;雄蕊长约5mm,基部连合成筒状;花柱约与雄蕊等长,子房有白色毛。蒴果球形,直径约2.5mm。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四川及贵州等省。
生长环境
生于路边、田边、沟边湿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