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萆薢

粉萆薢,中药名。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hypoglaucaPalibin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别名 萆薢,黄萆薢
药味
药性
归经 胃经,肾经
分类 利水渗湿药
产地 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
功能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治

主要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粉萆薢
  • 粉萆薢
  • 粉萆薢
粉萆薢
拼音注音
Fěn Bì Xiè
英文名
RHIZOMA DIOSCOREAE HYPOGLAUCAE
来源

本品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 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厚约0。5mm。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浅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气微,味辛、微苦。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外层为多列木栓化细胞。皮层较窄,细胞多切向延长,壁略增厚,壁孔明显;黏液细胞散在,内含草酸钙针晶束。中柱散有有限外韧型及类周木型维管束;薄壁细胞壁略增厚,具壁孔,细胞中含淀粉粒。本品粉末黄白色。淀粉粒单粒圆形、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直径5~32μm,长至4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少数,多由2 分粒组成。厚壁细胞众多,壁木化,孔沟明显,有的类似石细胞,多角形、梭形或类长方形,直径40~80μm ,长至224μm。草酸钙针晶束长64~84μm 。

(2) 取本品粉末10g ,加水100ml ,浸泡过夜,置60℃水浴中加热10分钟,趁热滤过,取滤液各2ml ,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加氢氧化钠试液2ml ,另一管加盐酸溶液(1→20)2ml,密塞,用力振摇1 分钟,含碱液管的泡沫比含酸液管高达数倍。

归经

归肾、胃经。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

9~15g。

摘录
《中国药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粉萆薢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主治

主要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注意事项

肾阴亏虚、遗精滑精者慎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萆薢之功,长于袪风湿,所以能治缓弱顽痹、遗浊、恶疮诸病之属风湿者。

2、《药品化义》: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用于治小便时下白,凝而如油,澄下如膏:萆薢、益智仁、石菖蒲、乌药。(《丹溪心法》)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大小不一。有的有棕黑色或灰棕色的外皮。切面黄白色或淡灰棕色,维管束呈小点状散在。质松,略有弹性,易折断,新断面近外皮处显淡黄色。气微,味辛、微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