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挪果

挪挪果,中药名。为大风子科植物挪挪果FlacourtiaramontchiiL'Herir.的种子和树皮。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健脾止泻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消化不良,霍乱,腹泻,痢疾。
别名 揉揉果、木关果、山李子、棠梨
药味 味辛、苦
药性
归经 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除湿,健脾止泻。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消化不良,霍乱,腹泻,痢疾。
挪挪果
  • 挪挪果
  • 挪挪果
挪挪果
拼音注音
Nuó Nuó Guǒ
别名

揉揉果、木关果、山李子、棠梨。

英文名
Ramontchi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挪挪果的树皮和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lacourtia ramontchii L'Heri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成熟的种子和剥取树皮,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700m的山坡、路旁、河岸及灌木丛中或以壳斗科为主的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挪挪果 灌木。着生花果的枝条通常无刺。叶形变化较大,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被针状椭圆形,先端钝圆至锐尖,叶缘钝锯齿或圆锯齿;网脉交结呈不规则的网眼状。雌花花柱6-8,近于分离。果球形,表面不具纵槽,直径2-3cm,花柱宿存。

归经

肝;脾经

性味

辛;苦;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健脾止泻。主风湿痹痛;消化不良;霍乱;腹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树皮和种子用于祛风湿。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挪挪果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健脾止泻。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消化不良,霍乱,腹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树皮和种子用于祛风湿。”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成熟的种子和剥取树皮,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大风子科植物挪挪果。
形态特征
挪挪果,又名挪捻果、味坚。灌木。着生花果的枝条通常无刺。叶形变化较大,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状椭圆形,先端钝圆至锐尖,叶缘钝锯齿或圆锯齿;网脉交结呈不规则的网眼状。雌花花柱6-8,近于分离。果球形,表面不具纵槽,直径2-3cm,花柱宿存。
分布区域
广西、贵州、云南。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1700m的山坡、路旁、河岸及灌木丛中或以壳斗科为主的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