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葵

冬葵,中药名。为锦葵科植物野葵MalvaverticillataL.及冬葵MelvacrispaL.的根、茎、叶及种子。野葵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冬葵我国西南及河北、甘肃、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种植。具有清热,解毒,利窍,通淋之功效。常用于消渴,淋病,二便不利,乳汁少,白带,虫蜇伤。
别名 冬苋菜、冬寒菜、滑滑菜、土黄芪、荠菜粑粑叶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寒。归脾、膀胱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利窍,通淋。
主治 消渴,淋病,二便不利,乳汁少,白带,虫蜇伤。
冬葵
  • 冬葵
  • 冬葵
  • 冬葵
  • 冬葵
  • 冬葵
  • 冬葵
  • 冬葵
  • 冬葵
  • 冬葵
冬葵
拼音注音
Dōnɡ Kuí
别名

冬苋菜、滑滑菜、土黄芪、荠菜粑粑叶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以根、茎、叶(冬葵果)入药。夏秋采挖带根全草,洗净切碎晒干。

性味

茎、叶:甘,寒。根:甘,温。

功能主治

茎、叶:清热利湿;用于黄疸型肝炎。

根:补中益气;用于气虚乏力,腰膝酸软,体虚自汗,脱肛,子宫脱垂,慢性肾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冬葵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利窍,通淋。
主治
消渴,淋病,二便不利,乳汁少,白带,虫蜇伤。
用法用量
30-60g;捣汁或研末。外用烧炭存性,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脾虚肠滑者忌用,孕妇慎用。
药理作用

1、抗氧化作用。

2、抗癌作用。

相关论述
《药性论》:“叶烧灰及捣干叶末,治金疮。煮汁,能滑小肠,单煮汁,主治时行黄病。”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发斑,散恶毒气:生葵叶绞取汁,少少与服之。(《太平圣惠方》)

2、治烫火伤:葵菜为末敷之。(汪颖《食物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带根全草,洗净,切碎,晒干;全草晒干后打碎果实,筛出种子供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锦葵科植物野葵及冬葵。
形态特征
1、野葵:又名葵、菟葵、葵菜、露葵、冬葵菜、滑菜、鸭脚葵、卫足、马蹄菜、蕲菜、滑肠菜、金钱葵、金钱紫花葵、冬寒菜、冬苋菜。二年生草本,高60-90cm。茎被星状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2-8cm,仅上面槽内被绒毛;托叶卵状披针形,被星状柔毛;叶片肾形至圆形,直径5-11cm,常为掌状5-7裂,裂片短,三角形,具钝尖头,边缘有钝齿,两面被极疏糙状毛或几无毛。花3至数朵簇生于叶腋间,几无柄至有极短柄;总苞的小苞片3枚,线状披针形,被纤毛;萼杯状,5裂,广三角形,被疏星状长硬毛;花冠淡白色至淡红色,花瓣5,长6-8mm,先端凹入,具爪;雄蕊柱长4mm,被毛;花柱分枝10-11。果扁圆形,直径5-7mm,分果爿10-11,背面平滑,两侧具网纹。种子肾形,直径约1.5mm,紫褐色,秃净。花期3-11月。2、冬葵:又名皱叶锦葵。本种与野葵的区别为:一年生草本,不分枝。茎被柔毛。叶柄细瘦,被疏柔毛;叶片圆形,5-7裂,直径5-8cm,基部心形,边缘具细锯齿,特别皱曲。花白色。果扁球形,直径约8mm,分果爿11,网状,具细柔毛。种子直径约1mm,暗黑色。花期6-9月。
生长环境
1、野葵:生于平原、山野等处。我国各地均有分布。2、冬葵:我国西南及河北、甘肃、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