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樱桃

山樱桃,中药名。为蔷薇科樱属植物山樱桃Cerasustomentosa(Thunb.)Wall.的果实。植物山樱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健脾,益气,固精之功效。主治食积泻痢,便秘,脚气,遗精滑泄。
别名 牛桃、婴桃、英豆《别录》,梅桃《八闽通志》、山婴桃《纲目》
药味 味甘、辛
药性
归经 味甘、辛,性平。入脾、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健脾,益气,固精。
主治 食积泻痢,便秘,脚气,遗精滑泄。
山樱桃
  • 山樱桃
  • 山樱桃
山樱桃

《中药大辞典》:山樱桃

拼音注音
Shān Yīnɡ Táo
别名

朱桃、麦樱(《吴昔本草》),牛桃、英桃(《博物志》),婴桃、英豆(《BU录》),李桃、奈桃(孟珗),梅槐(《八闽通志》),山婴桃(《纲目》),毛樱桃(《河北习见树木图说》),野樱桃、山豆子(《中国树木分类学》)。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山樱桃果实

生境分布

生于向阳山坡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分枝开展,幼枝密生黄绒毛。芽通常3个并生,两侧为花芽,中间为叶芽,花芽开放较早,或与叶芽同时开放。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片倒卵形或椭圆形,长4~7厘米,宽2.5~3.5厘米,先端渐尖,或稀为3浅裂,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深绿色,有短柔毛,下面有较密的近黄色的绒毛;叶柄长2~7毫米,有密毛;托叶线形。花单生或两个并生;萼片5,基部连合成管状,内外都有毛;花瓣5,白色或带粉红色,倒卵形;雄蕊多数;雌蕊1。核果近椭圆形或近球形,熟时红色,直径约1厘米。花期4~5月。果期5~6月。

本植物的种子(山樱桃核)亦供药用,另详专条。其核仁在市场上亦作郁李仁使用,参见"郁李仁"条。

性味

①《别录》:"辛,平,无毒。"

②《七卷食经》:"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益气固精。治泻痢、遗精。

①《别录》:"主止泄肠澼,除热,调中益脾气。"

②《食疗本草》:"补中益气,主水谷痢,止泄精。"

③《七卷食经》:"补心气,调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斤。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樱桃

拼音注音
Shān Yīnɡ Táo
别名

朱桃、麦樱、牛桃、英桃、婴桃、英豆、李桃、奈桃、梅桃、山婴桃、毛樱桃、野樱挑、山豆子。

英文名
Fruit of Downy Cherry, Fruit of Manchu Cherry, Fruit of Nanking Cherry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樱桃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asus tomentosa(Thunb.)Wall.[Prunus tomentosa Thunb.]

采收和储藏:6-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坡上,山坡林中,林缘、灌丛中或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山樱桃 落叶灌木,通常0.3-1m,稀呈小乔木状。小枝紫褐色或灰褐色,幼枝密被黄色绒毛,或无毛。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柄长2-8mm,被绒毛;托叶线形,被长柔毛;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7cm,宽1-3.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有急尖或粗锐锯齿,上面暗绿或深绿色,被疏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灰色柔毛或渐变稀疏;侧脉4-7对。花两性;单生或两朵簇生;花叶同开或近先叶开放;花梗长2.5mm或近无梗;萼片5,三角状卵形,内外两面被短柔毛或无毛,基部连合成管状或杯状,外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倒卵形,先端圆钝;雄蕊20-25,短于花瓣;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或稍长;子房被毛或仅先端或基部被毛。核果近球形,红色,直径5-12mm。花期4-5月。果期6-9月。

化学成分

叶含槲皮甙(quercitrin),木材含右旋儿茶精(catechin),毛樱桃甙(tomenin)。另有苦杏仁甙(amygdalin)。

归经

脾;肾经

性味

辛;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健脾,益气,固精。主食积泻痢,便秘,脚气,遗精滑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0-300g。

各家论述

1.《别录》:主止泄肠澼,除热,调中益脾气。2.《食疗本草》:补中益气,主水谷痢,止泄精。3.《七卷食经》:补心气,调中。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山樱桃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益气,固精。
主治
食积泻痢,便秘,脚气,遗精滑泄。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0-300g。
相关论述

1、《食疗本草》:“补中益气,主水谷痢,止泄精。”

2、《七卷食经》:“补心气,调中。”(引自《医心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6-9月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

药材鉴别

鉴别
~药材形状:干燥的药材为去核的果肉。新鲜时果肉鲜红色,疏生白色的柔毛,直径0.7-1.2厘米,先端有尖状花柱痕,基部有果柄痕。外果皮薄,不易剥离,表面光滑,有光泽,中果皮较厚,肉质,富含水分。干燥的果肉皱缩,表面暗红色,质硬,不易破碎,味甜而酸。~
药材性状
干燥的药材为去核的果肉。新鲜时果肉鲜红色,疏生白色的柔毛,直径0.7-1.2厘米,先端有尖状花柱痕,基部有果柄痕。外果皮薄,不易剥离,表面光滑,有光泽,中果皮较厚,肉质,富含水分。干燥的果肉皱缩,表面暗红色,质硬,不易破碎,味甜而酸。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蔷薇科樱属植物山樱桃。
形态特征
山樱桃,别名山豆子(河北),樱桃(东北)。落叶灌木,通常0.3-1m,稀呈小乔木状。小枝紫褐色或灰褐色,幼枝密被黄色绒毛,或无毛。单叶互生,或于短枝上簇生;叶柄长2-8mm,被绒毛;托叶线形,被长柔毛;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2-7cm,宽1-3.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有急尖或粗锐锯齿,上面暗绿或深绿色,被疏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灰色绒毛或渐变稀疏;侧脉4-7对。花两性;单生或两朵簇生;花叶同开或近先叶开放;花梗长2.5mm或近无梗;萼片5,三角状卵形,内外两面被短柔毛或无毛,基部连合成管状或杯状,外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或粉红色,倒卵形,先端圆钝;雄蕊20-25,短于花瓣;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或稍长;子房被毛或仅先端或基部被毛。核果近球形,红色,直径5-12mm。花期4-5月。果期6-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向阳坡上,山坡林中,林缘、灌丛中或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