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花龙船花

团花龙船花,中药名。为茜草科龙船花属植物团花龙船花IxoracephalophoraMerr.的全株。植物团花龙船花,分布于我国海南、广西(十万大山)、云南等省区,中南半岛和菲律宾也有。具有凉血止血之功效。主治产后恶露不净,崩漏。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凉。入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凉血止血。
主治 产后恶露不净,崩漏。
团花龙船花
  • 团花龙船花
  • 团花龙船花
团花龙船花
拼音注音
Tuán Huā Lónɡ Chuán Huā
英文名
Headed ixora
出处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团花龙船花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xora cephalophora Mer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荫蔽的杂木林中或林激光器溪漳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

原形态

灌木,高0.5-2m,全株无毛。叶对生;叶柄长1-2cm;托叶近卵圆形,基部合生,长约7mm,先端芒尖;叶片纸质,长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长10-25cm,宽4-8cm,干时上面近橄榄绿色,略具光泽,下面稍苍白,侧脉约10对。花序顶生,极稠密,几乎成头状;花无梗或具长1-2mm的梗,苞片近膜质,披针形,长2.5-4mm;萼简长1.5-2mm,裂片4,披针形,长4-5mm,宽约2mm;花冠白色,简长约2cm,裂片4,椭圆形,长6mm,先端钝;花药突出;柱头2,彼此靠合。浆果近椭圆形,稍压扁状,长约11mm,直径约9mm,花期5月。

归经

肝经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主产后恶露不净;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15-30g,水煎服。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用治产后出血过多。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团花龙船花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
主治
产后恶露不净,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相关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用治产后出血过多。”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茜草科龙船花属植物团花龙船花。
形态特征
灌木,高1~2米,全部无毛。叶对生,纸质,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长10~25(~30)厘米,宽4~6(~8)厘米,顶端渐尖而钝,基部楔形,上面榄绿色,下面稍带苍白;侧脉每边9~10条,纤细而疏离,在上面微凸,横脉微明显;叶柄长1~2厘米,有纤细纵条纹;托叶近阔卵形,顶端芒尖,长3~5毫米。聚伞花序密集,排成三歧伞房花序式,无总花梗或具极短总梗,第一次分枝长1~1.2厘米;花具香气,侧生的有短花梗,中央的无花梗,具近膜质、披针形、长2.5~4毫米、宽1.5毫米、顶端渐尖的小苞片;萼管长1.5~2毫米,萼檐裂片比萼管长,近膜质,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5毫米,宽1.5~2毫米,顶端渐尖;花冠白色,冠管纤细,盛开时长2~2.5厘米,喉部无毛,顶部4裂,裂片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6毫米,宽2.5~4毫米,顶端钝;花丝极短(约1毫米),花药突出,狭长圆形,长3毫米,顶端渐尖,基部戟形;花柱微伸出冠管外,长约3厘米,柱头2,初时靠合,盛开时叉开。果近椭圆形,微压扁,长11毫米,直径9毫米,顶部冠以宿存萼檐,成熟时红黄色至红色。花期5月,果期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海南、广西(十万大山)、云南等省区,中南半岛和菲律宾也有。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丛林或荫蔽杂木林内,有时亦生于旷地砂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