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茄苳子

水茄苳子,中药名。为玉蕊科植物玉蕊Barringtoniaracemosa(L.)Spreng.的种子。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退黄,止痛之功效。用于目赤肿痛,黄疸,腹痛,疝痛。
别名 -
药味 味微甘
药性
归经 味微甘,性凉。归肝、胆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利湿,退黄,止痛。
主治 用于目赤肿痛,黄疸,腹痛,疝痛。
水茄苳子
  • 水茄苳子
  • 水茄苳子
水茄苳子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退黄,止痛。
主治
用于目赤肿痛,黄疸,腹痛,疝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药理作用

1、抗肿瘤。

2、玉蕊种子具有芳香味并对疝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玉蕊的种子可以作为鱼毒素。

相关论述
《台湾药用植物志》:“种子治腹痛,眼病。”“治疝痛及结膜炎。”“种仁与牛乳同服,治黄疸及其他胆汁疾患。种子芳香,有催生之功。”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果熟时摘下果实,取出种子,鲜用或晒干。

保存方法

鲜品应冷藏或随用随采,干品贮藏于阴凉、干燥、洁净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的种子呈卵圆形,长2-3.5cm。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玉蕊科植物玉蕊。
形态特征
玉蕊又名:细叶暮盘脚树。常绿小乔木或中等大乔木,稀灌木状,高可达20米;小枝稍粗壮,直径3-6毫米,干燥时灰褐色。叶常丛生枝顶,有短柄,纸质,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矩圆形,长12-30厘米或更长,宽4-10厘米,顶端短尖至渐尖,基部钝形,常微心形,边缘有圆齿状小锯齿;侧脉10-15对,稍粗大,两面凸起,网脉清晰。总状花序顶生,稀在老枝上侧生,下垂,长达70厘米或更长,总梗直径2-5毫米;花疏生,花梗长0.5-1.5厘米或稍过之;苞片小而早落;萼撕裂为2-4片,裂片等大或不等大,椭圆形至近圆形,长0.7-1.3厘米;花瓣4,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2.5厘米;雄蕊通常6轮,最内轮为不育雄蕊,发育雄蕊花丝长3-4.5厘米左右;子房常3-4室,隔膜完全,胚珠每室2-3颗。果实卵圆形,长5-7厘米,直径2-4.5厘米,微具4钝棱,果皮厚3-12毫米,稍肉质,内含网状交织纤维束;种子卵形,长2-4厘米。花期几乎全年。
分布区域
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滨海地区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