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白芷

山白芷,中药名。又名:白牛胆,菊科草本。性温、味辛、气香。有祛风行气,消肿止痛、解毒之功。用于浮肿,老人风寒咳嗽,产后风证,胃痛,风湿,毒蛇咬伤。
别名 白牛胆、白面风、毛老虎、土白芷、山芷梅、猪耳风
药味 性温、味辛、气香
药性 温气香
归经 性温、味辛、气香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风行气,消肿止痛、解毒。
主治 浮肿,老人风寒咳嗽,产后风证,胃痛,风湿,毒蛇咬伤。
山白芷
  • 山白芷
  • 山白芷
山白芷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行气,消肿止痛、解毒。
主治
浮肿,老人风寒咳嗽,产后风证,胃痛,风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5钱-1两。
相关论述
《实用中草药》:“疏风解表,祛湿利水。治产后感冒、瘀血痛,妊娠小便不通,肝炎,胃痛。消化不良,腹痛,齿漏,颈淋巴结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山白芷5钱,豆豉姜5钱、独脚球5钱、丢了棒根5钱、黑老虎5钱、清水四碗,煎成一碗服。用于治全身浮肿、脚气。

2、干用1至2两、猪瘦肉适量,清水煎服,或干用1至2两、清水三碗,煎成一碗,去渣,入猪脑炖1小时,服食,治头风痛、脑痛。

3、山白芷5钱、益母草5钱,黑老虎5钱、独脚球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治产后风。

4、山白芷、白花丹头、山桂根、鸡骨香根、五爪龙根,每药5钱,清水三碗,煎成一碗服,治跌打旧伤。

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
去其茎叶,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为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状。荒山的草丛中常见,树林下则极少,常生于酸性向阳、排水良好的土壤上。
分布区域
广东省各地可见,尤以南部和海南部,此外华南西南地区和热带亚洲等地区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