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露

丁香露,中药名。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aromaticum(L.)Merr.etPerry干燥花蕾的蒸馏液。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寒澼,胃痛。
别名 -
药味 味微辛
药性 微温
归经 味微辛,性微温。归脾、胃、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 寒澼,胃痛。
丁香露
  • 丁香露
  • 丁香露
丁香露

《中药大辞典》:丁香露

拼音注音
Dīnɡ Xiānɡ Lù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干燥花蕾的蒸馏液

性味

气烈,味微辛。

功能主治

治寒澼,胃痛。

用法用量

内服:隔水炖温饮1~2两。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丁香露

拼音注音
Dīnɡ Xiānɡ Lù
英文名
Liquid distilled from clove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干燥花蕾的蒸馏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aromaticum(L.) Merr.Et Perry

原形态

丁香,常绿乔木,高达10米。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径约6mm;花萼肥厚,绿色后转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伏,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性味

味微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

温胃止痛;理气止痛。主寒僻;胃痛

用法用量

内服:隔水炖温饮,30-60g。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丁香露

功效作用

功能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主治
寒澼,胃痛。
用法用量
内服:隔水炖温饮,30-60g。
相关论述
《纲目拾遗》:“治寒澼胃痛。”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10m。叶对生,叶柄明显;叶片长方卵形或长方倒卵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狭窄常下展成柄,全缘。花芳香,组成顶生聚伞圆锥花序;花萼肥厚,绿色后变紫色,长管状,先端4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白色,稍带淡紫,短管状,4裂;雄蕊多数,花药纵裂;子房下位,与萼管合生,花柱粗厚,柱头不明显。浆果红棕色,长方椭圆形,长1-1.5cm,直径5-8mm,先端宿存萼片,种子长方形。
分布区域
我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有栽培。原产马来群岛及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