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

向日葵,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L.的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原产北美。具有透疹,止痢,透痈脓之功效。用于疹发不透,血痢,慢性骨髓炎。
别名 天葵子、葵子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透疹,止痢,透痈脓。
主治 用于疹发不透,血痢,慢性骨髓炎。
向日葵
  • 向日葵
  • 向日葵
  • 向日葵
  • 向日葵
  • 向日葵
  • 向日葵
  • 向日葵
  • 向日葵
  • 向日葵
向日葵
拼音注音
Xiànɡ Rì Kuí
别名

葵花、向阳花、望日葵、朝阳花、转日莲

来源

菊科向日葵属植物向日葵Heliantus annuus L.,以花序托(花盘)、根、茎髓、叶种子入药。果熟后,连根拔起,分别采收,晒干。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葵花盘:养肝补肾,降压,止痛。用于高血压,头痛目眩,肾虚耳鸣,牙痛,胃痛,腹痛,痛经。

根、茎髓:清热利尿,止咳平喘。用于小便涩痛,尿路结石,乳糜尿,咳嗽痰喘,浮肿,白带。

子:滋阴,止痢,透疹。用于食欲不振,虚弱头风,血痢,麻疹不透。

叶:截疟。用于疟疾;外用治烫火伤。

用法用量

花盘1~3两,根0.5~1两,茎髓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向日葵

功效作用

功能
透疹,止痢,透痈脓。
主治
用于疹发不透,血痢,慢性骨髓炎。
用法用量
内服:15-30g,捣碎或开水炖。外用:适量,捣敷或榨油涂。
药理作用

1、对肝脏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2、防癌作用。

3、抗氧化作用。

4、其他作用,增强免疫作用,膏剂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向日葵油促进B-胡萝卜素吸收,同时血细胞中血红蛋白也有增加。

5、毒性,可引起肝的退行性变,加强肝的纤维化,还能增加某些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

相关论述
《浙江药用植物志》:“祛风,透疹。治小儿麻疹不透。”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虚弱头风:黑色葵花子(去壳)30g。蒸猪脑髓吃。(《贵州草药》)

2、治小儿麻疹不透:向日葵种子1小酒杯,捣碎。开水冲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血痢:向日葵子30g。冲开水炖1小时,加冰糖服。(《福建民间草药》)

4、治疗慢性骨髓炎:向日葵子生熟各半,研粉调蜂蜜外敷。(《浙江药用植物志》)

附注
葵花子是美味可口的食物,同时也可制成葵花油,供烹调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后,割取花盘,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瘦果浅灰或黑色,扁长卵形或椭圆形,内藏种子一枚,淡黄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向日葵。
形态特征
向日葵又名:丈菊,西番菊,迎阳花,向日葵,太阳花,草天葵,转日莲,望日葵,朝阳花,葵花,向阳花。一年生高大草本。茎直立,高1-3米,粗壮,被白色粗硬毛,不分枝或有时上部分枝。叶互生,心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顶端急尖或渐尖,有三基出脉,边缘有粗锯齿,两面被短糙毛,有长柄。头状花序极大,径约10-30厘米,单生于茎端或枝端,常下倾。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顶端尾状渐尖,被长硬毛或纤毛。花托平或稍凸、有半膜质托片。舌状花多数,黄色、舌片开展,长圆状卵形或长圆形,不结实。管状花极多数,棕色或紫色,有披针形裂片,结果实。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压,长10-15毫米,有细肋,常被白色短柔毛,上端有2个膜片状早落的冠毛。花期7-9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原产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