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脚枫叶

矮脚枫叶,中药名。为樟科植物红叶甘橿LinderacercidifoliaHemsl.的叶。具有解毒疗疮之功效。主治疮毒。
别名 -
药味 味苦
药性
归经 味苦,性平;归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解毒疗疮。
主治 疮毒。
矮脚枫叶
  • 矮脚枫叶
  • 矮脚枫叶
矮脚枫叶
拼音注音
ǎi Jiǎo Fēnɡ Yè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樟科植物红叶甘橿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山谷或山坡杂木林中。分布浙江、江西、安徽、湖北、四川、贵州、河南、陕西,甘肃等地。

原形态

红叶甘橿,又名:桂子树。落叶乔木,高达10米。小枝黄绿色。叶互生,卵圆形,长3~11厘米,宽2.5~8厘米,叶上部常3浅裂,有时全缘,先端钝尖,基部平截或圆形,偶为浅心形,近革质,幼时两面均被短柔毛,老时仅下面脉腋有毛,有3出脉;叶柄长7~20毫米。伞形花序腋生,无总梗;花单性,雌雄异株或为杂性株;总苞椭圆形,褐色,背面密被柔毛;小花梗密生绢状毛;花被6裂,裂片椭圆形;雄花具雄蕊9,药2室,内向瓣裂;雌花子房球形,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熟时暗红色。花期3~4月。果期7~8月。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

功能主治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疮毒,捣烂敷患处。"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矮脚枫叶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疗疮。
主治
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9-12g,水煎服。外用:捣烂敷或研面用。

相关论述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疮毒,捣烂敷患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樟科山胡椒属红叶甘橿。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0m。小枝黄绿色。叶互生,卵圆形,长3-11cm,宽2.5-8cm,叶上部常3浅裂,有时全缘,先端钝尖,基部平截或圆形,偶为浅心形,近革质,幼时两面均被短柔毛,老时仅下面脉腋有毛,有3出脉;叶柄长7-20mm。伞形花序腋生,无总梗;花单性,雌雄异株或为杂性株;总苞椭圆形,褐色,背面密被柔毛;小花梗密生绢状毛;花被6裂,裂片椭圆形;雄花具雄蕊9,药2室,内向瓣裂;雌花子房球形,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熟时暗红色。花期3-4月。果期7-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北、四川、贵州、河南、陕西、甘肃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山谷或山坡杂木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