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橼根

香橼根,中药名。为芸香科植物香橼CitrusmedicaL.的根。分布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南部较多栽种。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也有。具有理气消胀之功效。用于胃腹胀痛,风痰咳嗽。小儿疝气。
别名 -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胃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理气消胀。
主治 用于胃腹胀痛,风痰咳嗽,小儿疝气。
香橼根
  • 香橼根
  • 香橼根
香橼根
拼音注音
Xiānɡ Yuán Gēn
出处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枸橼,9~10月采挖,晒干。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香橼"条。

化学成分

含柠檬酸、苹果酸和琥珀酸。

炮制

《分类草药性》:"去皮,酒炒用。"

功能主治

理气,消胀。治胃腹张痛,风痰咳嗽,小儿疵气。

①《分类草药性》:"治风痰咳嗽,理气和血。"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行滞,治心胃痛及小儿疝气。"

③《重庆草药》:"理气,治胸腹气痛、气滞、积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泡酒。

复方

治胃气胀,体力衰弱:香橼根二两,淫羊藿二两。泡酒常服。(《重庆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香橼根

功效作用

功能
理气消胀。
主治
用于胃腹胀痛,风痰咳嗽,小儿疝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酒。
相关论述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行滞,治心胃痛及小儿疝气。”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腹胀:(1)鲜香橼500g,食盐60g,腌制。用时取6g,水煎服。(2)香橼、枳壳、生姜各3g,黄连0.9g,水煎服;另取香橼叶捣烂,敷脐上。(《福建药物志》)

2、治胃气胀,体力衰弱:香橼根二两,淫羊藿二两,泡酒常服。(《重庆本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采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芸香科植物香橼。
形态特征
香橼,又名枸橼。不规则分枝的灌木或小乔木。新生嫩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茎枝多刺,刺长达4厘米。单叶,稀兼有单身复叶,则有关节,但无翼叶;叶柄短,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6厘米,或有更大,顶部圆或钝,稀短尖,叶缘有浅钝裂齿。总状花序有花达12朵,有时兼有腋生单花;花两性,有单性花趋向,则雌蕊退化;花瓣5片,长1.5-2厘米;雄蕊30-50枚;子房圆筒状,花柱粗长,柱头头状,果椭圆形、近圆形或两端狭的纺锤形,重可达2000克,果皮淡黄色,粗糙,甚厚或颇薄,难剥离,内皮白色或略淡黄色,棉质,松软,瓢囊10-15瓣,果肉无色,近于透明或淡乳黄色,爽脆,味酸或略甜,有香气;种子小,平滑,子叶乳白色,多或单胚。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分布区域
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南部较多栽种。越南、老挝、缅甸、印度等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