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患树皮

无患树皮,中药名。为无患子科无患子属植物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Gaertn.的韧皮。植物无患子,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至西南地区。具有解毒消肿,祛风杀虫之功效。主治白喉,疳疮,疥疮,顽癣。
别名 -
药味 味辛、苦
药性
归经 味辛、苦,性温。入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解毒消肿,祛风杀虫。
主治 白喉,疳疮,疥疮,顽癣。
无患树皮
  • 无患树皮
  • 无患树皮
无患树皮
拼音注音
Wú Huàn Shù Pí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为无患子科植物无患树韧皮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无患子"条。

功能主治

治白喉,疥癞,疳疮。

①《生草药性备要》:"洗螆癞,疳疮。"

②《南宁市药物志》:"洗疥疮,螆虫。并可熬膏药,消肿,拔毒,去风。"

用法用量

外用:煎汤洗,熬膏贴,煎水含。

复方

①治白喉:无患树皮五钱,水煎,含漱,日四至六次。(《广西中草药》)

②治小儿白喉或口腔炎:无患树皮,煎水含口。(《岭南草药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无患树皮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消肿,祛风杀虫。
主治
白喉,疳疮,疥疮,顽癣。
用法用量
外用:煎汤洗,熬膏贴,煎水含。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洗螆癞,疳疮。”

2、《南宁市药物态》:“洗疥疮,螆虫。并可熬膏药,消肿,拨毒,去风。”

3、《岭南草药志》:“治小儿白喉或口腔炎,无患树皮,煎水含口。”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白喉,无患树皮五钱,水煎,含漱,日四至六次。(《广西中草药》)

2、治小儿白喉或口腔炎,无患树皮,煎水含口。(《岭南草药志》)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无患子科无患子属植物无患子。
形态特征
无患子,别名桓《山海经》,拾栌木(崔豹《古今注》),楺娄、栌木《纂文》,噤娄《本草拾遗》,卢鬼木《纲目》,黄目树《台湾府志》,肥皂树(浙江),苦患树(海南),目浪树(台湾)。为落叶大乔木,高可达20多米。嫩枝绿色,无毛。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连柄长25-45厘米或更长,叶轴上面两侧有直槽;小叶5-8对,通常近对生,小叶柄长约0.5厘米;叶片薄纸质,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稍呈镰形,长7-15厘米或更长,宽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腹面有光泽,两面无毛或背面被微柔毛。花序顶生,圆锥形;花小,辐射对称;萼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大的长约0.2厘米,外面基部被疏柔毛;花瓣5,披针形,有长爪,长约0.25厘米,外面基部被长柔毛或近无毛,鳞片2个,小耳状;花盘碟状,无毛;雄蕊8,伸出,花丝中部以下密被长柔毛;子房无毛。核果肉质,果的发育分果爿近球形,直径2-2.5厘米,橙黄色,干时变黑。种子球形,黑色,坚硬。花期春季,果期夏秋。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至西南地区。各地寺庙、庭园和村边常见栽培。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以排水良好、上层深厚的肥沃土地栽培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