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蒿,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山蒿ArtemisiabrachylobaFranch.的全草。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及甘肃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清热消肿之功效。常用于风寒湿痹,偏正头痛,咽喉肿痛。
风寒湿痹,偏正头痛,咽喉肿痛。
乌拉-音-沙巴嗄(蒙名)。
《内蒙古中草药》
为菊种植物岩蒿的全草。夏、秋采挖,去净泥土,熬膏或晒干制炭。
生于向阳石质山坡或岩石裂缝。分布内蒙古及东北。
岩蒿,又名:山蒿。
半灌木或丛生的灌木状草本,高30~40厘米。根粗壮,木质化。茎直立,由基部分枝,枝细,有白毛,全体呈灰白色。叶为2回羽状细裂,裂片丝状线形,上面疏生毛,下面密生白色绒毛。头状花序排成圆锥状,总苞钟形,直径3~4毫米,外被蛛丝状毛,全为管状花,黄色。
苦辛,平。
年老、体弱,孕妇忌服。
清热燥湿,杀虫排脓。治偏头痛,咽喉肿痛,风湿。
内服:膏,0.5~1钱;炭,1~3钱。
治偏头痛,咽喉肿痛:白附子、葶苈子、岩蒿膏各等分。共研细面为丸,百草霜为衣如绿豆大。每晚服三至五分,温开水送服。
骆驼蒿
出自《内蒙古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山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misia brachyloba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净泥土,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阳坡草地、克质坡地、岩石缝隙中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及甘肃等地。
山蒿 半灌木,高30-60cm。主根粗大,木质,垂直,稍扭曲。根状茎粗壮,木质。茎多数,丛生,稍纤细,基部分枝;茎、枝均被短绒毛。下部叶花期枯萎,茎叶互生,宽卵形或卵形,长2-4cm,pam 1.5-2cm,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3-4枚,裂片长椭圆形,长1-1.5cm,再次羽状全裂,每侧具小裂征2-5枚,小例片狭线形,裂片先端钝,有小尖头,边反卷,叶柄长0.5-1.3cm;上部叶羽状全裂,裂片2-4枚;苞片叶3裂或不分裂,线形。头状花序卵球形或卵状钟形,常排成短总状花序或为穗状花序,有短梗或无梗;总苞卵形,长4mm,宽3.5mm;总苞片约3层,背面被短茸毛,边缘宽膜质;雌花10-15朵,花冠狭管状,背面疏生腺点,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甚长;两性花20-25朵,花冠管状,背面有腺点,花药线形,花柱比花冠管长,有时中央数朵花不孕。瘦果卵圆形,长1mm,无毛。花、果期7-10月。
味辛;苦;性平
年老、体弱、孕妇忌服。
祛风除湿;清热消肿。主风湿痹痛;偏正关痛;咽喉肿痛
内服:熬膏,1.5-3。或炒炭研末,3-6 。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岩蒿
祛风除湿,清热消肿。
风寒湿痹,偏正头痛,咽喉肿痛。
内服:熬膏,1.5-3g;或炒炭研末,3-6g。
《内蒙古中草药》:“年老、体弱、孕妇忌服。”
岩蒿全草含黄酮苷、挥发油、氨基酸、生物碱等化学成分。
1、对小肠平滑肌的兴奋作用。
2、抗过敏作用。
3、抗氧化作用。
4、抗毒蛇和抗过敏作用。
《内蒙古中草药》:“清热燥湿,杀虫排脓。主治偏头痛,咽喉肿痛,风湿等症。”
治偏头痛,咽喉肿痛:白附子、葶苈子、岩蒿膏各等分。共研末为丸,百草霜为衣,如绿豆大。每晚服1-1.5g,温开水送服。(《内蒙古中草药》)
夏、秋季采收,去净泥土,晒干。
菊科植物山蒿。
半灌木状草本或为小灌木状。主根粗大,木质,垂直,常扭曲,有纤维状的根皮;根状茎粗壮,木质,直径可达3-5厘米,有营养枝。茎多数,丛生,高30-60厘米,稍纤细,自基部分枝;茎、枝幼时被短绒毛,后渐脱落。叶面绿色无毛,背面被白色绒毛,基生叶卵形或宽卵形,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花期凋谢;茎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卵形,长2-4厘米,宽1.5-2厘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3-4枚,裂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1.5厘米,再次羽状全裂,每侧具小裂片2-5枚,小裂片狭线形或狭线状披针形,长3-6(-8)毫米,宽0.3-1毫米,先端钝,有小尖头,边反卷,叶柄长0.5-1.3厘米;上部叶羽状全裂,裂片2-4枚;苞片叶3裂或不分裂,线形。头状花序卵球形或卵状钟形,直径2.5-3.5毫米,具短梗或近无梗,略下倾,在分枝上密集或略稀疏,常排成短总状花序或为穗状花序,稀少单生于小枝的叶腋内,在茎上通常组成略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层,外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背面被灰白色短绒毛,边缘狭膜质,中、内层总苞片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边缘宽膜质至全膜质,背面毛少至无毛;雌花10-15朵,花冠狭管状,背面有疏腺点,檐部具2-3(-4)裂齿,花柱线形,伸出花冠外甚长,先端2叉,叉端尖锐;两性花20-25朵,花冠管状,背面有腺点,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钝或有短尖头,花柱略比花冠管长,先端2叉,叉端斜叉开或略外弯,有时中央数朵花不孕育,花柱亦缩短。瘦果卵圆形。花果期7-10月。
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及甘肃等地。
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及甘肃。
生于阳坡草地、砾质坡地、岩石缝中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