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核桃仁

野核桃仁,中药名。为胡桃科植物野核桃JuglanscathayensisDode的种仁。分布于华东、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等地。具有润肺止咳,温肾助阳,润肤,通便之功效。用于燥咳无痰,虚喘,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皮肤干裂。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温。归肺、肾、大肠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润肺止咳,温肾助阳,润肤,通便。
主治 用于燥咳无痰,虚喘,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皮肤干裂。
野核桃仁
  • 野核桃仁
  • 野核桃仁
野核桃仁

《中药大辞典》:野核桃仁

拼音注音
Yě Hé Tɑo Rén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胡桃科植物野核桃种仁。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积6~7天,待果皮霉烂后,擦去果皮,洗净,晒至半干,再击碎果核,拣取种仁,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或溪谷两旁。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地。

原形态

野核桃,又名:山核桃、野胡桃。

落叶乔木,高15~25米。小枝具褐色皮孔,并有腺毛及星状毛,髓部疏松成薄片状。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0~50厘米;叶轴及叶柄具腺毛和星状毛;小叶9~17,无柄,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8~15厘米,宽3~7.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圆或近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疏被星状毛,下面密被星状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密集为细长而下垂的葇荑花序,长20~30厘米,花被4,雄蕊10~14,无花丝,花药2室:雌花6~10,成穗状花序,长20~25厘米,花被4,花柱短,柱头2裂呈绒毛状。核果卵圆形,长3~4厘米,顶端尖,外果皮肉质,密被腺毛:核卵形,有6~8棱。花期4月。果期10月。

化学成分

种仁含油40~50%,蛋白质15~20%,糖类,维生素A、B、C等。树皮及外果皮含大量鞣质。

性味

性温平,味甘。

功能主治

种仁:功能补养气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咳嗽,下肢酸痛。油:为缓下剂,能驱除绦虫:外用治皮肤疥癣,冻疮,腋臭。

复方

治腰痛:野核桃仁(炒熟)五至六两。捣烂冲酒服。(性味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野核桃仁

拼音注音
Yě Hé Tɑo Rén
出处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胡桃科植物野核挑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Juglans cathaycnsis Dode[J.draconis Dode]

采收和储藏: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积6-7d,待果皮霉烂后,擦去果皮,洗净,晒至半干,再击碎果核,拣取种仁,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200m的向阳山坡杂木林内或溪谷两旁土壤肥沃湿润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12-25m。树皮灰褐色,线纵裂。小枝被腺毛及星状毛;顶芽裸露,密生黄褐色毛;髓部疏松,薄片状。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40-50cm,小叶9-17枚,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硬纸质,长8-15cm,宽3-7.5cm,先端渐尖,基部斜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有星状毛和腺毛。花单生,雌雄同株;雄葇荑花序下垂,长9-25cm,生于枝端叶痕腋内,雄花有花被4,雄蕊10-14,无花丝,花药2室,药隔稍伸出;雌花序穗状,直立,长5-13cm,生于新枝顶端,有雌花5-10朵,花被4裂,贴生于子房子,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2裂呈绒毛状,暗红色。核果卵形,长3-6cm,顶端尖,外果皮肉质,密被腺毛;内果皮坚硬,骨质,有6-8条纵棱,棱脊之间有不规则的皱折。种子较小,常为向内延伸的骨质果皮所隔裂。花期4-5月,果期8-10月。

化学成分

种仁含油40-50%,蛋白质15-20% ,糖类,维生素A、B、C等。树皮及外果皮含大量鞣质。

药理作用

抗尿石形成作用 采用草酰胺尿石模型证实,核桃仁具有减缓大鼠草酰胺结石增大作用。

归经

肺;肾;大肠经

性味

甘;性温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温肾助阳;润肤;通便。主燥咳无痰;虚喘;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皮肤干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50g,或捣碎嚼10-30g。或捣烂冲酒。外用:适量,捣烂,涂搽 。

复方

治腰痛:野核桃仁(炒熟)五至六两。捣烂冲酒服。(性味以下出《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临床应用

种仁:功能补养气血,润燥化疚,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野核桃仁

功效作用

功能
润肺止咳,温肾助阳,润肤,通便。
主治
用于燥咳无痰,虚喘,腰膝酸软,肠燥便秘,皮肤干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50g;或捣碎嚼10-30g;或捣烂冲酒。外用:适量,捣烂,涂搽。
药理作用
抗尿石形成作用。
相关论述
《天目山药用植物志》:“功效补养气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咳嗽,下肢酸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腰痛:野核桃仁(炒熟)150-180g。捣烂,冲酒服。(《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堆积6-7天,待果皮霉烂后,擦去果皮,洗净,晒至半干,再击碎果核,拣取种仁,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胡桃科植物野核桃。
形态特征
野核桃又名:野胡桃,麻核桃,山核桃,华胡桃。乔木或有时呈灌木状,高达12-25米,胸径达1-1.5米;幼枝灰绿色,被腺毛,髓心薄片状分隔;顶芽裸露,锥形,长约1.5厘米,黄褐色,密生毛。奇数羽状复叶,通常40-50厘米长,叶柄及叶轴被毛,具9-17枚小叶;小叶近对生,无柄,硬纸质,卵状矩圆形或长卵形,长8-15厘米,宽3-7.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斜圆形或稍斜心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均有星状毛,上面稀疏,下面浓密,中脉和侧脉亦有腺毛,侧脉11-17对。雄性葇荑花序生于去年生枝顶端叶痕腋内,长可达18-25厘米,花序轴有疏毛;雄花被腺毛,雄蕊约13枚左右,花药黄色,长约1毫米,有毛,药隔稍伸出。雌性花序直立,生于当年生枝顶端,花序轴密生棕褐色毛,初时长2.5厘米,后来伸长达8-15厘米,雌花排列成穗状。雌花密生棕褐色腺毛,子房卵形,长约2毫米,花柱短,柱头2深裂。果序常具6-10(13)个果或因雌花不孕而仅有少数,但轴上有花着生的痕迹;果实卵形或卵圆状,长3-4.5(-6)厘米,外果皮密被腺毛,顶端尖,核卵状或阔卵状,顶端尖,内果皮坚硬,有6-8条纵向棱脊,棱脊之间有不规则排列的尖锐的刺状凸起和凹陷,仁小。花期4-5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1200m的向阳山坡杂木林内或溪谷两旁土壤肥沃湿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