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菊

大理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大丽花DahliapinnataCav.的块根。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主治腮腺炎,龋齿疼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别名 天竺牡丹、大理花、西番莲、洋芍药(广州)
药味 味辛、甘
药性
归经 味辛、甘,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

腮腺炎,龋齿疼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大理菊
  • 大理菊
  • 大理菊
大理菊
拼音注音
Dà Lǐ Jú
别名

天竺牡丹、大理花、西番莲、洋芍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丽花的块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ahlia pinnata Cav. [D. uariabilis Desf.]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全国得地庭园中普遍栽培。

原形态

大丽花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5m。地下具块状根。茎直立,光涌,多分枝。叶对生;叶柄基部扩展几近相连,小叶柄稍有窄翼;叶片二回羽状分裂,或上部叶作一回羽状分裂,裂片卵圆形,边缘具圆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头状花序水平开展或稍稍下垂,直径6-12cm,有长梗;总苞片2层,外层较短小,绿色,内层质薄,鳞片状,基部连合;舌状花8枚,红色、紫红色或粉红色,中性或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孕育。瘦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圆;冠毛缺乏或具不明显的齿2格。花期7-8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块根呈长纺锤形,微弯,有的已压扁,有的切成两瓣,长6-10cm,直径3-4.5cm。表面灰白色或类白色,未去皮的黄棕色,有明显而不规则的纵沟纹,先端有茎基痕,先端及尾部均呈纤维状。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化。气笛,味淡。

显微鉴别 块根横切面:木栓层和皮层大部分已除去(在鲜品中可见木栓细胞数列,靠外侧外侧的几列细胞大,形状不一,均木化)。皮层有石细胞,数个成群或单个散在,呈方形、长方形或多角形,直径30-108μm,胞腔较大,壁孔沟明显。折内皮层处有分泌腔 ;排列成不连续的环状。韧皮部较宽。形成层明显。木质部中导和单个或数个成群,稀疏地作放射状排列,呈圆表或圆多角形,直径可达108μm。射线宽广。在韧皮射线及木射线部们赤可内奸泌腔,中内为髓部。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芹菜素(apigenin), 芹菜素7-O-葡萄糖甙(apigenin 7-O-glucoside),芹菜素7-O-鼠李糖葡萄糖甙(apigenin 7-O-rhamnoglucoside),刺槐素-7-O-葡萄糖甙(a-cacetin 7-O-glucoside),刺槐素 7-O-鼠李糖葡萄糖甙(acacetin 7-O-rhamnoglucoside),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 7-O-glucoside),槲皮素 3-O-半乳糖甙(quercetin 3-O-galactoside),槲皮甙(quercitrin),异鼠李素3-O-半乳糖甙(isorha-mnetin 3-O-galactoside)。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主肋腺炎;龄齿疼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大理菊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

腮腺炎,龋齿疼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化学成分

含黄酮类成分:芹菜素,芹菜素-7-O-葡萄糖甙,芹菜素-7-O-鼠李糖葡萄糖甙,刺槐素-7-O-葡萄糖甙,刺槐素-7-O-鼠李糖葡萄糖甙,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槲皮素-3-O-半乳糖甙,槲皮甙,异鼠李素-3-O-半乳糖甙。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肋间神经痛:大理菊10g,四块瓦10g,泡酒1500g,每服25-50ml。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挖根,洗净,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块根呈长纺锤形,微弯,有的已压扁,有的切成两瓣,长6-10cm,直径3-4.5cm。表面灰白色或类白色,未去皮的黄棕色,有明显而不规则的纵沟纹,先端有茎基痕,先端及尾部均呈纤维状。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化。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大丽花属大丽花。

形态特征

一年生至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5m。地下具块状根。茎直立,光滑,多分枝。叶对生;叶柄基部扩展几近相连,小叶柄稍有窄翼;叶片二回羽状分裂,或上部叶作一回羽状分裂,裂片卵圆形,边缘具圆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头状花序水平开展或稍稍下垂,直径6-12cm,有长梗;总苞片2层,外层较短小,绿色,内层质薄,鳞片状,基部连合;舌状花8枚,红色、紫红色或粉红色,中性或雌性;管状花黄色,两性,孕育。瘦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圆;冠毛缺乏或具不明显的齿2枚。花期7-8月。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庭园中普遍栽培。

道地产区

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