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竻

老鼠竻,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老鼠竻Acanthus ilicifolius L.的根及茎。具有消肿散瘀的功效,主治痄腮,瘰疬,急、慢性肝炎。
别名 老鼠怕、软骨牡丹
药味 味淡
药性
归经 味淡,性寒;归肝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消肿散瘀。
主治 主要用于痄腮,瘰疬,急、慢性肝炎。
老鼠竻
  • 老鼠竻
  • 老鼠竻
  • 老鼠竻
  • 老鼠竻
  • 老鼠竻
  • 老鼠竻
  • 老鼠竻
  • 老鼠竻
  • 老鼠竻
老鼠竻
拼音注音
Láo Shǔ Lè
别名

老鼠怕(《生草药性备要》),软骨牡丹(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爵床科植物老鼠竻。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长于潮汐能至的滨海地区。分布我国南部。

原形态

直立稍分枝灌木。茎圆柱形,高0.5~1.5米,淡绿色。叶柄基部具1对短而锐利的刺;叶对生,革质,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9~14厘米,光亮,边缘有深波状齿缺,齿刺状;叶柄长1厘米以下。穗状花序顶生,单生,稠密或间断;花长约4厘米,下承托以苞片1枚和相似的小苞片2枚;苞片卵形,绿色,紧粘,长7~8毫米;萼片4,绿色,长1~1.2厘米;花冠管长约1厘米,上唇退化,下唇淡蓝色,扩展或外弯,里面被毛;雄蕊4,花丝短而粗,花药1室,有束毛;子房上位,2室,花柱短,2裂。蒴果长2~2.5厘米。花期春至秋季。

化学成分

根、茎含黄酮甙、酚类和氨基酸。

性味

《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

治痄腮,瘰疬,急、慢性肝炎。

①《生草药性备要》:"治痄腮,颈疬,洗疳疔。治白浊,煲肉食。其蔃煅存性,开油搽瘰疬。"

②《广州植物志》:"根能治积热。"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散瘀,除痰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琳巴结肿大,胃痛,哮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炖肉。外用:研末调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老鼠竻

功效作用

功能
消肿散瘀。
主治
主要用于痄腮,瘰疬,急、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炖肉。外用:研末调敷。
化学成分
根、茎含黄酮甙、酚类和氨基酸。
相关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治痄腮,颈疬,洗疳疔。治白浊,煲肉食。”其蔃煅存性,开油搽瘰疬。

2、《广州植物志》:根能治积热。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散瘀,除痰止痛。治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琳巴结肿大,胃痛,哮喘。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爵床科植物老鼠竻。
形态特征

直立稍分枝灌木。茎圆柱形,高0.5-1.5m,淡绿色。叶柄基部具1对短而锐利的刺;叶对生,革质,矩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长9-14cm,光亮,边缘有深波状齿缺,齿刺状;叶柄长1cm以下。穗状花序顶生,单生,稠密或间断;花长约4cm,下承托以苞片1枚和相似的小苞片2枚;苞片卵形,绿色,紧粘,长7-8mm;萼片4,绿色,长1-1.2cm;花冠管长约1cm,上唇退化,下唇淡蓝色,扩展或外弯,里面被毛;雄蕊4,花丝短而粗,花药1室,有束毛;子房上位,2室,花柱短,2裂。蒴果长2-2.5cm。花期春至秋季。

分布区域
生长于潮汐能至的滨海地区。分布我国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