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余算

越王余算,中药名。为海箸科动物沙箸Virgularissp水螅体分泌的石灰质骨胳。具有利水消肿,软坚散结,消食导滞的功效。主治全身水肿、食滞不消、小便不利、淤血气聚所致痞块。
别名 越王竹、海柳、白珊瑚
药味 味咸
药性
归经 味咸,性平;归肝、脾、肾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利水消肿,软坚散结,消食导滞。
主治

主要用于全身水肿、食滞不消、小便不利、淤血气聚所致痞块。

越王余算
  • 越王余算
  • 越王余算
越王余算
拼音注音
Yuè Wánɡ Yú Suàn
别名

越王竹(《南方草木状》),海柳(《动物学大辞典》),白珊瑚(薛德焴《系统动物学》)。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海箸科动物沙箸水螅体分泌的石灰质骨胳

生境分布

着生于海底岩礁间。分布很广,我国胶州湾以南的软质海底几乎均有。

原形态

沙箸(《岭表录异》)

群体呈肉质柱状,长达1米以上。分为根及干两部;根呈圆柱形的柄,常插在海底的泥沙中;干部呈两侧扁平形的轴,左右有短而密的枝状物,其下缘排列多数水螅体,各水螅体有触手8条,能伸缩。骨胳角质,色白,外被黑褐色或红色的肉。

性味

①《本草拾遗》:"咸,平,无毒。"

②《海药本草》:"咸,温。"

功能主治

①《本草拾遗》:"主下水,破结气。"

②《海药本草》:"主水肿浮气,结聚,宿滞不消,腹中虚鸣,并宜煮服之。"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越王余算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水消肿,软坚散结,消食导滞。
主治

主要用于全身水肿、食滞不消、小便不利、淤血气聚所致痞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煮食之,30-60g。
相关论述

1、《本草拾遗》:主下水,破结气。

2、《海药本草》:主水肿浮气,结聚,宿滞不消,腹中虚鸣,并宜煮服之。

;

动物学信息

动物属种
海箸科动物沙箸。
形态特征
群体呈肉质柱状,长达1米以上。分为根及干两部;根呈圆柱形的柄,常插在海底的泥沙中;干部呈两侧扁平形的轴,左右有短而密的枝状物,其下缘排列多数水螅体,各水螅体有触手8条,能伸缩。骨胳角质,色白,外被黑褐色或红色的肉。
分布区域
分布很广,我国胶州湾以南的软质海底几乎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