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苜蓿根

臭苜蓿根,中药材名。本品为豆科植物草木犀的根。夏末秋初采挖,洗净,晒干。功能主治为:解毒疗疮。治鼠疮症。
别名 -
药味 微苦
药性 微平
归经 微苦,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解毒疗疮。
主治 鼠疮症。
臭苜蓿根
  • 臭苜蓿根
  • 臭苜蓿根
  • 臭苜蓿根
  • 臭苜蓿根
  • 臭苜蓿根
  • 臭苜蓿根
  • 臭苜蓿根
  • 臭苜蓿根
臭苜蓿根
拼音注音
Chòu Mù Xu Gēn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豆科植物草木犀。夏末秋初采挖,洗净,晒干。

化学成分

同属植物白香草木犀根含氯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邻-香豆酸。

性味

微苦,平。

功能主治

渭热解毒。

复方

治淋巴结结核:臭苜蓿根一至二两,白酒一斤。浸泡一星期后服用。每次一酒盅,每日三次。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臭苜蓿根

功效作用

功能
解毒疗疮。
主治
鼠疮症。
化学成分
同属植物白香草木犀根含氯原酸、咖啡酸,对-香豆酸、邻-香豆酸。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淋巴结结核:臭苜蓿根一至二两,白酒一斤。浸泡一星期后服用。每次一酒盅,每日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