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叶

甜瓜叶,中药名。为葫芦科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的叶。具有祛瘀,消积,生发的功效。主治跌打损伤,小儿疳积,湿疮疥癞,秃发。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寒
分类 -
产地 -
功能 祛瘀,消积,生发。
主治 跌打损伤,小儿疳积,湿疮疥癞,秃发。
甜瓜叶
  • 甜瓜叶
甜瓜叶

《中药大辞典》:甜瓜叶

拼音注音
Tián Guā Yè
出处

《嘉佑本草》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甜瓜叶片,夏、秋采取。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甜瓜"条。

功能主治

①《食疗本草》:"生捣汁(涂),生发。研末酒服,去瘀血。治小儿疳。"

②《滇南本草》:"煎汤洗风癞。"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甜瓜叶

拼音注音
Tián Guā Yè
英文名
Muskmelon leaf
出处

出自《嘉佑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melo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匍匐或攀援草本。茎、枝黄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突起。卷须单一,被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2cm,具槽沟及短刚柔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长缘不分裂或3-7浅裂,裂片先端圆钝,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0.5-2cm,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近钻形,花冠黄色,长约2cm,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雄蕊3,花丝极短,药室折曲,药隔顶端引长;雌花单生,花梗被柔毛;子房长椭圆形,密被长柔毛和硬毛,花柱长1-2mm,柱头靠合。果实形状、颜色变异较大,一般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平滑,有纵汉或斑纹,果肉白色、黄色或绿色。种子污白色或黄折色,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夏季。

性味

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

祛瘀;消种;生发。主跌打损伤,小儿疳积;湿疮疥瘌;秃发

用法用量

内服:9-15g。水煎服。外用: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甜瓜叶

功效作用

功能
祛瘀,消积,生发。
主治
跌打损伤,小儿疳积,湿疮疥癞,秃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无头发:用瓜蒂叶,生捣汁涂之,即生。(《普济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葫芦科植物甜瓜。
形态特征
一年匍匐或攀援草本。茎、枝黄褐色或白色的糙毛和突起。卷须单一,被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8-12cm,具槽沟及短刚柔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长缘不分裂或3-7浅裂,裂片先端圆钝,有锯齿。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数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纤细,长0.5-2cm,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裂片近钻形,花冠黄色,长约2cm,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雄蕊3,花丝极短,药室折曲,药隔顶端引长;雌花单生,花梗被柔毛;子房长椭圆形,密被长柔毛和硬毛,花柱长1-2mm,柱头靠合。果实形状、颜色变异较大,一般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平滑,有纵汉或斑纹,果肉白色、黄色或绿色。种子污白色或黄折色,卵形或长圆形。花、果期夏季。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生长见习
喜温暖气候。耐热、不耐寒、喜光、耐旱而又较湿润。宜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冲积砂壤土栽培。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法。
栽培技术

1、直播法:春播于3-4月,将经浸种、催芽的种子,按行株距2m×0.4m开穴点播。每穴下种2-3颗,覆土2-3cm。当瓜苗长出2-3片真叶时间苗、定苗,每穴留壮苗1株。

2、育苗移栽法:春播于2-3月,在保温苗床上用营养土块或营养袋点播,每块(袋)播种子2粒,当瓜苗长2-3片真叶时,去弱苗留壮苗1株,长出3-4片真叶时按上法移植进大田。

病虫防治

1、病害防治甜瓜主要病害是白粉病,其次是霜霉病、蔓枯病、病毒病,发生程度随降雨和田间郁蔽程度的加大而加重。防治上主要以预防为主,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严重时进行药剂防治。白粉病,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4000倍液喷雾,隔15-20天喷1次。霜霉病,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蔓枯病,用70%代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病毒病,用20%病素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剂300-500倍液喷雾,10天1次,连喷3-4次。

2、虫害防治虫害以蚜虫发生频率较高,其次是夜蛾、黏虫、棉铃虫等,采用低毒高效的药剂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用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