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菜

灰菜,中药材名。为藜科藜属植物藜ChenopodiumalbumL.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止痒透疹的功效。主治风热感冒,痢疾,腹泻,龋齿痛;外用治皮肤瘙痒,麻疹不透。
别名 粉仔菜、灰条菜、灰灰菜、灰藋、白藜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利湿,止痒透疹。
主治 风热感冒,痢疾,腹泻,龋齿痛;外用治皮肤瘙痒,麻疹不透。
灰菜
  • 灰菜
  • 灰菜
  • 灰菜
  • 灰菜
  • 灰菜
灰菜
别名

粉仔菜、灰条菜、灰灰菜、灰藋、白藜

来源

藜科藜属植物Chenopodium album L.,以全草入药。夏季采,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

甘,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枝叶透疹。用于风热感冒,痢疾,腹泻,龋齿痛;外用治皮肤瘙痒,麻疹不透。

用法用量

1~2两。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或捣烂蒸热用布包,外用滚胸背手脚心,以透疹。

备注

(1)服本品后,在强烈阳光下照射,可能引起日旋旋旋旋光性皮炎。

(2)小藜(灰苋菜)Chenopodium serotinum L.,与上种相似,其全草也作灰菜入药。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灰菜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止痒透疹。
主治
风热感冒,痢疾,腹泻,龋齿痛;外用治皮肤瘙痒,麻疹不透。
用法用量
30-60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或捣烂蒸热用布包,外用滚胸背手脚心,以透疹。
化学成分
全植物含齐墩果酸、L(一)亮氨酸及谷甾醇。花序含阿魏酸及香荚酸。叶含草酸盐。
药理作用

1、先使动物呼吸促进,而后抑制,对动物有降压作用。

2、对动物心脏常现抑制作用。

3、对末梢血管主要是收缩作用。

4、能使平滑肌运动亢进。

5、使骨骼肌、运动神经干与末梢呈现麻痹。

毒理作用

剂量大时引起数种动物(蛙、小鼠、鸠、家兔、豚鼠等)呼吸麻痹而致死;用一般量连续给予小白鼠及家兔等,可逐渐产生习惯性,可使麻痹作用减弱,同时耳壳、四肢及尾根等处发生充血、浮肿、出血等症状。人食灰菜中毒,多因食灰菜后暴露于日光下工作或玩耍而发病,急性皮炎都发生在暴露部位,而其他处皮肤及粘膜皆无变化。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切段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藜科藜属植物藜。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60-120cm。茎直立粗壮,有棱和绿色或紫红色的条纹,多分枝;枝上升或开展。单叶互生,有长叶柄;叶片菱状卵形或披针形,长3-6cm,宽2.5-5cm,先端急尖或微钝,基部宽楔形边缘常有不整齐的锯齿,下面灰绿色,被粉粒。秋季开黄绿色小花,花两性,数个集成团伞花簇,多数花簇排成腋生或顶生的圆锥花序;花被5片,卵状椭圆形,边缘膜质;雄蕊5个;柱头2裂。胞果完全包于花被内或顶端稍露,果皮薄和种子紧贴。种子双凸镜形,光亮。
分布区域
广布全国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田间、路边、旷野宅旁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