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小仙

红头小仙,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柔毛艾纳香Blumeamollis(D.Don)Merr.[ErigeronmolleD.Don;BlumeaWightianaDC.;B.parvifoliaDC.]的全草。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台湾、湖南等地。具有清肺止咳,解毒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喘,小儿疳积,头痛,鼻渊,胸膜炎,口腔炎,乳腺炎。
别名 紫背倒提壶、肥儿宝、那猪草、红头草
药味 味微苦
药性
归经 味微苦,性平。归肺经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肺止咳,解毒止痛。
主治 用于肺热咳喘,小儿疳积,头痛,鼻渊,胸膜炎,口腔炎,乳腺炎。
红头小仙
  • 红头小仙
  • 红头小仙
红头小仙

《中药大辞典》:红头小仙

拼音注音
Hónɡ Tóu Xiǎo Xiān
别名

毛干药、甲冬仗、那猪草(《广西药枝名录》),紫背倒提壶(《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毛艾纳香全草。春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研粉备用。

生境分布

生于沟边、田埂。分布我国西南和南部。

原形态

一至二年生草本,高约60厘米。茎直立。密被淡黄色长毛。单叶互生,椭圆形,长2~4厘米,宽0.8~1.5厘米,先端稍尖,基部楔形,下延成柄,叶缘有细尖齿。头状花序,排成紧密圆锥状;总苞片紫红色;花全部管状,紫色。瘦果极小;被疏毛,顶生白色冠毛。

性味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微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治风热咳喘,头痛,鼻渊,胸膜炎,乳腺炎。

①《广西药植名录》:"止咳,消痰。治头痛,鼻渊,皮肤干燥。"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消炎,退烧。治春温风热,肺炎,喘咳,胸膜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头小仙

拼音注音
Hónɡ Tóu Xiǎo Xiān
别名

紫背倒提壶、肥儿宝、那猪草、红头草

英文名
Herb of Pubescent Blumea
出处

出自《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柔毛艾纳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lumea mollis (D. Don) Merr. [Erigeron molle D. Don; Blumea D.Don;Blumea Wightiana DC.; B. paruifolia DC.]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900m的田野或代旷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有浙江、江西、台湾、湖南等地。

原形态

柔毛艾纳香 草本,高60-90cm。柱根直立,有纤维状叉开的侧根。茎分枝或不分枝,具沟纹,被开展的白色长柔毛和具柄腺毛,节间长3-5cm。下部叶有长达1-2cm的柄;叶片倒卵形,长7-9cm,宽3-4cm,先端圆钝,基部楔状渐狭,边缘有密细齿,两面被绢状长柔毛,下面较密,侧脉5-7对,不抵边缘;中部叶具短被绢状长柔毛,下面较密,侧脉5-7对,不抵边缘;中部叶具短柄,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3-5cm,宽2.5-3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尖;上部叶渐小,近无柄。头状花序多数,通常3-5个簇生,密集成聚伞状花主邓,再排成大圆锥花序,花序柄长达1cm,被密片近4层,紫色至淡红色,花后反折,外层线形,背面被密柔毛和腺体,中层背面被疏毛,内层狭,长于外层2倍;花托扁平,蜂窝状;花紫红色或花冠下半部淡白色;雌花多数,花冠檐部3齿裂;两性花约10-个,花冠檐部5浅裂。瘦果圆柱形,被短柔毛;冠毛白色,糙毛状,易脱落。花期几乎全年。

性状

性状鉴别 柱根粗直,有纤维状叉开的侧根。茎分枝或少有不分枝,具沟纹,被白色长柔毛,杂有具柄腺毛。单叶互生,具叶柄;叶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基部楔状渐狭,顶端圆钝,叶缘具密细齿,两面被丝状长柔毛,中脉在下面明显凸起,侧脉弧状或斜上升,网脉明显。总苞圆柱形;总苞片草质,紫色或淡红色,花后反折,背面被柔毛;花托扁平,蜂窝状,无毛。花紫红以或花冠下半部淡白色。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正三十烷(n-triacontane),正三十一烷(n-hentriacontane),2,3-二甲氧基-对-聚伞花素(2,3-dimethoxy-p-cymene),2,4,5-三甲氧基烯丙基苯(2,4,5-trimethoxyallylben-zene),丁香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2-甲基-5异丙基环戊烯基羟酸(2-methyl-5-isopropylcyclopentene carboxylic acid)[1];菊油环酮(chrysantheneone)[1,2]及单萜(monoterpene)[2]等。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将红头草煎液3g/kg、6g/kg分别涂于小鼠耳部,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炎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给大鼠腹腔注射6g/kg、8g/kg也有显着的抗蛋清性足跖肿胀的作用[1]。

2.解热作用 红头草煎液3g/kg灌胃,对鲜啤酒酵母液所致大鼠高热有显着的解热作用[1]。

3.镇痛作用 经热板法及化学特质刺激法实验表明,红头草煎液3g/kg、6g/kg小鼠灌服有显着的镇痛作用[1]。

4.毒性 红头草煎液小鼠灌胃的LD50为140±11.8g/kg,中毒开始有兴奋现象,后呼吸急促[1]。

性味

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肺止咳;解毒止痛。主肺热咳嗽;小儿疳积;头痛;鼻渊;胸膜炎;口腔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捣烂冲开水含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各家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止咳,消痰。治头痛,鼻渊,皮肤干燥。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消炎,退烧。治春温风热,肺炎,喘咳,胸膜炎,乳腺炎。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红头小仙

功效作用

功能
清肺止咳,解毒止痛。
主治
用于肺热咳喘,小儿疳积,头痛,鼻渊,胸膜炎,口腔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捣烂冲开水含服。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汁涂。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解热作用。

3、镇痛作用。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消炎解热。主治肺炎,咳喘,胸膜炎,乳腺炎,春温风热。”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小儿疳积:柔毛艾纳香6g,乌苏里瓦韦1.5g。水煎服。极瘦的服至10剂,还可因症加味。(《湖南药物志》)

2、治口腔炎:红头小仙叶数张。搓烂,冲开水含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湿疹,皮肤瘙痒:柔毛艾纳香煎水熏洗或鲜品捣汁涂。(《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主根粗直,有纤维状叉开的侧根。茎分枝或少有不分枝,具沟纹,被白色长柔毛,杂有具柄腺毛。单叶互生,具叶柄;叶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基部楔状渐狭,顶端圆钝,叶缘具密细齿,两面被丝状长柔毛,中脉在下面明显凸起,侧脉弧状或斜上升,网脉明显。总苞圆柱形;总苞片草质,紫色或淡红色,花后反折,背面被柔毛;花托扁平,蜂窝状,无毛。花紫红色或花冠下半部淡白色。气微,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柔毛艾纳香。
形态特征
主根粗直,有纤维状叉开的侧根。茎分枝或少有不分枝,具沟纹,被白色长柔毛,杂有具柄腺毛。单叶互生,具叶柄;叶倒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基部楔状渐狭,顶端圆钝,叶缘具密细齿,两面被丝状长柔毛,中脉在下面明显凸起,侧脉弧状或斜上升,网脉明显。总苞圆柱形;总苞片草质,紫色或淡红色,花后反折,背面被柔毛;花托扁平,蜂窝状,无毛。花紫红色或花冠下半部淡白色。气微,味微苦。
分布区域
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台湾、湖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00-900m的田野或空旷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