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菜渣渣、浅水藻
药材基源:为石花菜科植物鸡毛菜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terocladia tenuis Oka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中潮带石块上或石沼中,或低潮带岩石裂缝中较隐蔽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沿海。
藻体红紫色,软骨质,丛生,高5-15(-20)cm,主枝扁平,羽状分枝2-3次,较有规则,对生,也有少数互生,枝宽1-2mm,枝基部骤狭缩,末端钝尖,上部分枝较密而短,下部枝略稀疏而长。髓部和皮层无明显界线,丝状细胞密集或散生于髓部,皮层中较少。四分孢子囊群先在末枝上形成圆斑,其后逐渐膨大成圆形,囊果生于小枝顶端下方,向一面膨起,有一囊孔。
性状鉴别 藻体深紫红色,丛生,长5-15cm,软骨质。全体呈羽毛状。主枝扁平,有较规律的2-3次羽状分枝,多数呈对生。枝基部骤然收缩,顶端钝圆。上部分枝较密而短,下部分枝较稀而长。小枝上有时有略膨大的囊果。
含多糖,丙酮酸(pyrnvic acid),3,6-脱水半乳糖(3,6-anhydrogalactose),琼脂,蛋白质,无机盐和胆甾醇(cholesterol)。
肺经
咸;寒
清热泻火;软坚化痰。主肺热痰结干咳;喉炎;慢性便秘
内服:煎汤,3-15g。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鸡毛菜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泻火通便,解暑。
内服:煎汤,3-15g。
含无机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甾醇类化合物等。无机物:卤化物、氧化钙、硫酸盐、磷酸盐;量大的无机元素有钠、钾,无机元素(10-6,对干藻):锌(73)、锰(217)、铬(0.5)、铜(5)、铅(15)及其他微量元素,蛋白质:藻胆蛋白RPE,另外含有多糖、3,6-去水半乳糖、琼脂、丙酮酸、胆硬脂,甾类化合物:胆甾醇、24-亚甲基胆甾醇。
1、《中国药用海洋生物》:“软坚化痰,清凉泻火。用于干咳痰结,喉炎。”
2、《中国药用孢子植物》:“作轻泻剂,用于慢性便秘。”
3、《中药辞海》:“清热解毒,化痰通便。主治感冒,痄腮,肺热咳嗽,慢性便秘。”
4、《中国海洋药物辞典》:“有清凉泻火,软坚化痰,润肠通便之功效。主治干咳痰结,喉炎,慢性便秘等症。”
5、《中国中药资源志要》:“情人,泻火,软坚散结,化痰。”
6、《中国海洋湖沼药物学》:“可作夏季清凉饮料。”
7、《中华本草》:“清热泻火,软坚化痰。主治肺热痰结干咳,喉炎,慢性便秘。”
1、治喉炎:鸡毛菜15g,点地梅9g,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中国药用孢子植物》)
2、治干咳痰结,喉炎:鸡毛菜、海蒿子各15g,柴胡9g,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中国药用海洋生物》加味鸡毛菜汤)
3、治气管炎,干咳痰结:鸡毛菜15g,葶苈子10g,百部6g,柴胡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中国食疗本草》)
夏、秋两季采收,洗净、晒干。
干品在干燥、防潮、避光、洁净的条件下保存。
藻体干品经水浸后基本恢复成原来形态,主枝及顶,羽状分枝1-3次,分枝与主枝间常呈直角。上部校较短,下部枝较长,整体有金字塔形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