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藟根

葛藟根,中药名。为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葛藟Vitis flexuosa Thunb.的根或根皮。具有利湿活血,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
别名 -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利湿活血,解毒消肿。
主治 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
葛藟根
  • 葛藟根
葛藟根
拼音注音
Gě Lěi G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葛藟Vitis flexuosa Thunb.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flexuosa Thunb.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净,切片,或剥取根皮,切片,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台湾等地。

原形态

葛藟 木质藤本。枝条细长,幼枝有灰白色绒毛;卷须与叶对生,二叉状分枝。单叶互生;叶柄长3-7cm,被蛛丝状柔毛;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11cm,宽2.5-9.5cm,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不等的波状牙齿,上面无毛,下面多少有毛,主脉和脉腋有柔毛。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细长,长6-12cm,与叶对生,花序轴有白色丝状毛;花小,直径2mm,雄花黄绿色,花梗下有小苞片;花萼盘状;花瓣5,先端粘合成帽状脱落;雄蕊5;退化子房埋于花盘中;两性花有短柱头;花盘5-6裂;雄蕊与子房等长。浆果球形,直径6-8mm,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利湿退黄;活血通络;解毒消肿。主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葛藟根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湿活血,解毒消肿。
主治
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黄疽型肝炎:葛藟根、白英、绵茵陈各15g。水煎服。

2、治风湿痹痛:葛藟根15-30g,水煎冲黄酒服;另取葛藟鲜根适量,捣烂敷患处。(1、2方出自《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痈毒:葛藟根30g,糯米藤根30g。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4、治病后体虚,久久不复:葛藟根或果,熬膏服。(江西《中草药学》)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1月挖取根部,切片,或剥取根皮,切片,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葛藟。
形态特征
葛藟木质藤本。枝条细长,幼枝有灰白色绒毛;卷须与叶对生,二叉状分枝。单叶互生;叶柄长3-7cm,被蛛丝状柔毛;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5-11cm,宽2.5-9.5cm,先端渐尖,基部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不等的波状牙齿,上面无毛,下面多少有毛,主脉和脉腋有柔毛。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细长,长6-12cm,与叶对生,花序轴有白色丝状毛;花小,直径2mm,雄花黄绿色,花梗下有小苞片;花萼盘状;花瓣5,先端粘合成帽状脱落;雄蕊5;退化子房埋于花盘中;两性花有短柱头;花盘5-6裂;雄蕊与子房等长。浆果球形,直径6-8mm,熟时紫黑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台湾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山地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