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蓼

白山蓼,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白山蓼Polygonum laxmanni Lepech.的全草。具有消食化滞,止泻的功效。主消化不良;腹泻。
别名 -
药味 味辛
药性
归经 味辛,性温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消食化滞,止泻。
主治 消化不良;腹泻。
白山蓼
  • 白山蓼
白山蓼
拼音注音
Bái Shān Liǎo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白山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laxmanni Lepec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冻原下界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成"之"字状,由基部强烈地开展分枝,稀少分枝,多少具硬毛或无毛。托叶鞘褐色,微膜质,具疏长毛;叶片长圆形或长披针形,长3-8cm,宽0.3-0.7cm,先端渐尖,微钝,基部楔形,边缘向背面反卷,两侧具伏生的疏长毛,圆锥花序开展,疏松,花序枝除顶部1-2个外,几乎全部腋生;苞片披针形,背部具暗褐色龙骨状突起,基部及边缘疏生长毛,内有3-4花;小花梗长0.2-0.25cm,比苞片长,无毛,先端具关节;花被长约3mm;果期长4-4.5mm;雄蕊8;子房无毛,花柱3,柱头头状。小坚果三棱形,长3.5-4mm,褐色,有光泽,不超出花被。花、果期夏秋季。

性味

辛;性温

功能主治

消食化滞;止泻。主消化不良;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摘录
《中华本草》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白山蓼

功效作用

功能
消食化滞,止泻。
主治
消化不良;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晾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蓼科植物白山蓼。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成"之"字状,由基部强烈地开展分枝,稀少分枝,多少具硬毛或无毛。托叶鞘褐色,微膜质,具疏长毛;叶片长圆形或长披针形,长3-8cm,宽0.3-0.7cm,先端渐尖,微钝,基部楔形,边缘向背面反卷,两侧具伏生的疏长毛,圆锥花序开展,疏松,花序枝除顶部1-2个外,几乎全部腋生;苞片披针形,背部具暗褐色龙骨状突起,基部及边缘疏生长毛,内有3-4花;小花梗长0.2-0.25cm,比苞片长,无毛,先端具关节;花被长约3mm;果期长4-4.5mm;雄蕊8;子房无毛,花柱3,柱头头状。小坚果三棱形,长3.5-4mm,褐色,有光泽,不超出花被。花、果期夏秋季。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冻原下界草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