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藟

葛藟,中药材名。本品为葡萄科葛藟VitisflexuosaThunb.,以根、茎、果实入药。功能主治为:补五脏,续筋骨,长肌肉,果实可食。骨节酸痛,跌打损伤:根皮用甜酒捣烂敷患处。咳嗽,吐血:果3~5钱,水煎服。积食:果、叶各5钱,水煎服。
别名 割谷镰藤、野葡萄、栽秧藤。
药味
药性
归经 甘,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补五脏,续筋骨,长肌肉,果实可食。
主治 骨节酸痛,跌打损伤:根皮用甜酒捣烂敷患处。咳嗽,吐血:果3-5钱,水煎服。积食:果、叶各5钱,水煎服。
葛藟
  • 葛藟
  • 葛藟
  • 葛藟
  • 葛藟
  • 葛藟
  • 葛藟
  • 葛藟
  • 葛藟
  • 葛藟
葛藟
拼音注音
Gě Lěi
别名

割谷镰藤、野葡萄、栽秧藤

来源

葡萄科葛藟Vitis flexuosa Thunb.,以根、茎、果实入药。

生境分布

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云南、贵州、山东。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补五脏,续筋骨,长肌肉,果实可食。

骨节酸痛,跌打损伤:根皮用甜酒捣烂敷患处。

咳嗽,吐血:果3~5钱,水煎服。

积食:果、叶各5钱,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葛藟

功效作用

功能
补五脏,续筋骨,长肌肉,果实可食。
主治
骨节酸痛,跌打损伤:根皮用甜酒捣烂敷患处。咳嗽,吐血:果3-5钱,水煎服。积食:果、叶各5钱,水煎服。

植物学信息

形态特征
藤本,枝条细长,幼枝被灰白色绵毛,后变无毛。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4—12厘米,宽3—10厘米,不分裂,顶端短尖,基部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有波状小齿尖,表面无毛,背面主脉上有柔毛,脉腋问有簇毛。圆锥花序细长,有白色绵毛。浆果球形,熟后变黑色。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四川、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安徽、山东等省。
生长环境
产各地,生于山坡、林边或路旁灌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