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合欢

金合欢,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金合欢Acaciafarnesiana(L.)Willd.的根、茎、树皮。根:收敛、止血、解热、消炎、排脓、截疟、祛风。主治关节炎、久年风痛、痉挛、手脚风、麻痹、跌打伤、肺结核、肺痫、疮疖、泄泻、糖尿病。全株:收敛止血、排脓、消痈。树皮:收敛、止血。主治外伤、黏膜炎。种子:驱虫。
别名 消息花、金钱梅、绒祖刺、鸭皂树、牛角花、洋梅花、刺根、刺球花
药味 味甘
药性
归经 味甘,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根:收敛、止血、解热、消炎、排脓、截疟、祛风。</p><p>全株:收敛止血、排脓、消痈。</p><p>树皮:收敛、止血。</p><p>种子:驱虫。
主治

根:关节炎、久年风痛、痉挛、手脚风、麻痹、跌打伤、肺结核、肺痫、疮疖、泄泻、糖尿病。

树皮:外伤、黏膜炎。

金合欢
  • 金合欢
  • 金合欢
  • 金合欢
  • 金合欢
  • 金合欢
  • 金合欢
  • 金合欢
  • 金合欢
  • 金合欢
金合欢
拼音注音
Jīn Hé Huān
别名

消息花、金钱梅、绒祖刺、鸭皂树、牛角花、洋梅花、刺根、刺球花

来源

豆科金合欢Acacia farnesiana (L.)Willd.,以全株入药。

生境分布

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化学成分

花含挥发油。

种子含一种新的氨基酸即N-乙酰基-L-鸭皂酸(N-acetyl-L-ajenkolic acid,C9H16O5N2S2)。

树皮含鞣质。

荚果含黄酮类化合物。

性味

微酸、涩,平。

注意

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消痈排脓,收敛止血。

主治肺结核,冷性脓肿,风湿性关节炎。5~8钱。体弱者可酌加豆腐或鸡、鸭肉炖服。

此外可治疟疾。3~5钱,水煎服,每日1剂。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金合欢

功效作用

功能

根:收敛、止血、解热、消炎、排脓、截疟、祛风。

全株:收敛止血、排脓、消痈。

树皮:收敛、止血。

种子:驱虫。

主治

根:关节炎、久年风痛、痉挛、手脚风、麻痹、跌打伤、肺结核、肺痫、疮疖、泄泻、糖尿病。

树皮:外伤、黏膜炎。

用法用量
内服:25g-200g,用水煎服。
禁忌
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
肝邪过甚者,易引起脚缩挛症,故应少用。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鞣质、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

药理作用
根及荚果含单宁,可为黑色染料,入药能收敛、清热;花很香,可提香精;茎中流出的树脂含有树胶,可供药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湿痛、四肢麻痹:金合欢50g,芙蓉头50g,桑寄生25g,掇鼻草25g,桶交藤50g,猪脚1节。水4碗,酒4碗,煎至3碗,去药渣。加猪脚,炖烂服。早、晚饭后及睡前各服1次。

2、治酸痛症、祛风止痛:金合欢50g,艾纳香50g,黄金桂50g,楦梧50g,王不留行15g,大风藤25g,猪尾椎骨150g。水4碗,米酒4碗,煎3碗,去药渣。加猪尾椎骨,炖烂,分3次,早、晚饭后及睡前各服1次。

3、治痛风、腰膝酸软:金合欢50g,通天草50g,红骨掇鼻草30g,黄金桂30g,桑寄生25g,红根仔草25g,鲜骨碎补30g,猪排骨200g。水8碗煎至3碗,去药渣,加猪排骨,炖烂,分三次,早、晚饭前及睡前各服1次。

4、治尿酸酸痛症:番仔刺50g,大丁黄50g,红骨蛇50g,桂花根50g,红茄苳根50g,骨碎补50g。水5碗,酒5碗,加猪脊骨炖熟,分次服。

5、治糖尿病脚酸麻:金合欢50g,红骨含羞草头50g,小本牛乳埔25g,龙眼根50g,小本山葡萄25g,黄金桂25g,山栀根25g,腰子草25g,鸡屎藤25g。水8碗煎至3碗,加猪瘦肉200g,炖熟,分3次服。

6、治月内风感冒:番仔刺50g,鸭公青50g,黄金桂525g,鸡屎藤25g,帽仔顿头50g,走马胎25g。水8碗煎至3碗,去渣。加鸡头,炖熟,分3次服。

7、治全身酸痛:金合欢50g,软枝楦梧50g,红骨蛇25g,小本山葡萄50g,白肉穿山龙50g,青山龙50g,白鸡屎藤25g,猪尾椎骨1条。水8碗煎至3碗,去渣。加猪尾骨,炖烂,分3次服。

8、治腰脊酸痛:金合欢50g,山烟头25g,千斤拔25g,白粗糠50g,小本山葡萄50g,白埔姜25g,入骨丹25g,猪尾椎骨1条。水4碗,酒4碗,煎至2碗,加猪尾椎骨,炖烂,早、晚各服1次。

9、治尿毒、利尿排毒:金合欢25g,白花蛇舌草40g,半枝莲40g,小本丁竖25g,小金英25g,凤尾草40g,紫花玲珑豆40g。用法:水8碗煎至3碗,当茶饮。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采根、茎和树皮,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树皮粗糙,褐色,多分枝。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植物金合欢。
形态特征
落叶性灌木或小乔木,株高2-4m。多分枝,树皮粗糙;枝条呈之字形,具双叉刺,托叶硬化如尖刺,刺长1-2cm。二回羽状复叶,长2-8cm;叶轴被灰色长柔毛,有腺体;羽片4-8对分;小叶10-20对,线状长圆形。花期3-6月,头状花序1或24个簇生于叶腋,花黄色,有香味。果期7-11月,荚果膨胀近圆筒状,内含种子8-12粒,褐色,略扁,歪水滴形,长约0.6cm。
分布区域
原产热带美洲,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
生长环境
低海拔次生林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