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公青

鸭公青,中药名。为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云南勾儿茶Berchemia yunnanensis Franch.的根、叶。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黄疸,肾炎水肿,痢疾,红崩,白带,风湿骨痛,痛经;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别名 鸭公藤
药味 味甘、淡
药性
归经 味甘、淡,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利湿,祛风活络,活血止痛。
主治 黄疸,肾炎水肿,痢疾,红崩,白带,风湿骨痛,痛经;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鸭公青
  • 鸭公青
  • 鸭公青
  • 鸭公青
  • 鸭公青
  • 鸭公青
  • 鸭公青
  • 鸭公青
  • 鸭公青
  • 鸭公青
鸭公青
拼音注音
Yā Gōnɡ Qīnɡ
别名

鸭公藤

来源

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云南勾儿茶Berchemia yunnanensis Franch.,以根、叶入药。秋采根,夏采叶,晒干。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黄疸,肾炎水肿,痢疾,红崩,白带,风湿骨痛,痛经;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1~2两,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鸭公青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祛风活络,活血止痛。
主治
黄疸,肾炎水肿,痢疾,红崩,白带,风湿骨痛,痛经;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30-60g,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采根,夏采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鼠李科勾儿茶属植物云南勾儿茶。
形态特征
藤状灌木,高2.5-5m;小枝平展,淡黄绿色,老枝黄褐色,无毛。叶纸质,卵状椭圆形、矩圆状椭圆形或卵形,长2.5-6cm,宽1.5-3cm,顶端锐尖,稀钝,具小尖头,基部圆形,稀宽楔形,两面无毛,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干时常变黄色,侧脉每边8-12条,两面凸起;叶柄长7-13mm,无毛;托叶膜质,披针形。花黄色,无毛,通常数个簇生,近无总梗或有短总梗,排成聚伞总状或窄聚伞圆锥花序,花序常生于具叶的侧枝顶端,长2-5cm,花梗长3-4mm,无毛;花芽卵球形,顶端钝或锐尖,长宽相等;萼片三角形,顶端锐尖或短渐尖;花瓣倒卵形,顶端钝;雄蕊稍短于花瓣。核果圆柱形,长6-9mm,直径4-5mm,顶端钝而无小尖头,成熟时红色,后黑色,有甜味,基部宿存的花盘皿状,果梗长4-5mm。花期6-8月,果期翌年4-5月。
分布区域
产陕西、甘肃东南部、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东部。
生长环境
常生于山坡、溪流边灌丛或林中,海拔1500-39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