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茎鸦葱

白茎鸦葱,中药名。为菊科鸦葱属植物白茎鸦葱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的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平喘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哮喘,乳腺炎,疔疮,关节痛,带状疱疹。
别名 猪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笔管草、水风、茅草细辛、独脚茅草
药味 味甘、苦
药性 微凉
归经 味甘、苦,性微凉
分类 -
产地 -
功能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平喘。
主治 感冒发热,哮喘,乳腺炎,疔疮,关节痛,带状疱疹。
白茎鸦葱
  • 白茎鸦葱
  • 白茎鸦葱
  • 白茎鸦葱
  • 白茎鸦葱
  • 白茎鸦葱
  • 白茎鸦葱
  • 白茎鸦葱
  • 白茎鸦葱
白茎鸦葱
拼音注音
Bái Jīnɡ Yā Cōnɡ
别名

猪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笔管草、水风、茅草细辛、独脚茅草

来源

菊科鸦葱属植物白茎鸦葱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以入药。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味

甘、苦,微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平喘。用于感冒发热,哮喘,乳腺炎,疔疮,关节痛,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直带状疱疹鲜品折断取乳汁外搽。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白茎鸦葱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平喘。
主治
感冒发热,哮喘,乳腺炎,疔疮,关节痛,带状疱疹。
用法用量
用量3-9g。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治带状疱疹用鲜品折断取乳汁外搽。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蒸后晒干备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鸦葱属植物白茎鸦葱。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含丰富乳汁,根长圆锥形,粗壮,直径约2cm,深入土中可达20cm,根颈部有或无纤维状枯叶残留。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具绵毛或蛛丝状毛或近无毛。基生叶从生,窄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15-30cm,宽5-10mm,两端尖锐,基部有鞘状的短柄,全缘,粉绿色,脉通常5条,平行;茎生叶互生,无柄。夏季开黄色或淡红色花,头状花序大,2-6个,生于枝端成伞房状,总苞长筒形,多层,长3-4cm,外层苞片三角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内层苞片披针形,无毛或稍有细毛,边缘膜质,先端尖锐;花全为舌状。瘦果光滑,长筒形,长1.5-2cm,先端渐细;羽状冠毛棕黄色,侧毛互相错综,与瘦果几等长。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及黄河流域以北各省区。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丛、路旁等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