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蘑

白蘑,中药材名。为口蘑科真菌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的子实体。具有健脾补虚,宣肺止咳,透疹的功效。主治头晕乏力,神倦纳呆,消化不良,咳嗽气喘,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
别名 口蘑
药味 味甘、辛
药性
归经 味甘、辛,性平
分类 -
产地 -
功能 健脾补虚,宣肺止咳,透疹。
主治 头晕乏力,神倦纳呆,消化不良,咳嗽气喘,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
白蘑
  • 白蘑
  • 白蘑
  • 白蘑
  • 白蘑
  • 白蘑
  • 白蘑
  • 白蘑
  • 白蘑
  • 白蘑
白蘑
别名

口蘑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以子实体入药。

生境分布

夏秋两季雨后,尤其在立秋前后大量地产生在草原上,形成“蘑菇圈”。分布于河北、内蒙古。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宣肠益气,散血热,透发麻疹。主治小儿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

用法用量

1两,水浸软后切碎,水煎服,1次服完,日服2次。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白蘑

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补虚,宣肺止咳,透疹。
主治
头晕乏力,神倦纳呆,消化不良,咳嗽气喘,麻疹欲出不出,烦躁不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30-60g。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在子实体幼小时期(蘑菇钉)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口蘑科真菌白蘑。
形态特征
子实体白色,菌盖宽3-17cm。半球形至平展,白色,光滑,初期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菌褶白色,稠密,弯生,不等长。菌柄粗壮,白色,长3.5-7cm,粗1.5-4.6cm,中实,基部稍膨大。孢子光滑,无色,椭圆形,(6-9.5)μm×(3.5-4)μm。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草原上。夏、秋季雨后形成蘑菇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