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为末。
治脾胃虚弱,内挟冷气,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肠鸣泄利,水谷不化,怠惰少力,渐向瘦弱。
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同煎七分,食前温服。
诃黎勒10枚(煨)
上一味,为散。
涩肠止泻。治虚寒性肠滑气利。泄泻滑脱不禁,大便随气而出。
粥饮和,顿服。
上为粗散。
小儿赤白痢,腹胀疼痛,不欲饮食,四肢瘦弱。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细散。
脾脏虚冷,大肠泄痢,食不消化,腹内疼痛,手足多冷,面色青黄。
每服2钱,食前以热粥饮调下。
上为散。
伤寒心腹痞满,咽喉噎塞,四肢不和,背膊壅闷,不欲饮食。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虚劳咳嗽,或时寒热,不得眠卧。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忌苋菜。
上为粗散。
虚劳里急,两胁疼痛,四肢无力,不欲吃食。
上为细散。
虚劳,肠胃久冷,泄痢不止。
每服2钱,食前以粥饮调下。
上为粗散。
气劳羸瘦,四肢疼痛,心腹妨闷,不欲饮食。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忌苋菜。
上为粗散。
虚劳,脾胃气不和,呕逆,不纳饮食,四肢少力,胸膈妨闷。
诃黎勒饮
上为散。
妊娠心腹胀满,气冲胸膈,烦闷,四肢少力,不思饮食。
诃黎勒饮(《圣济总录》卷一五五)。
诃黎勒汤
上为散。
肠痹飧泄。
诃黎勒汤(《圣济总录》卷二十)。
上为散。
脾气不足,四肢不和,腹胁胀满;或时下利,饮食难消。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食前稍热服之。
上为粗散。
产后脾胃伤冷,呕逆,不下饮食,四肢微冷,腹胁痞满。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2枚,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诃黎勒3颗(捣,取皮)。
一切风气痰冷,霍乱,食不消,大便泻。
和酒顿服。3-5度则愈。
上为粗散。
小儿胸膈有寒,或时嗽逆,不欲乳食。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气嗽。
诃黎勒汤
上为散。
顺气,利胸膈。主虚劳,心腹痞满,不思饮食。
诃黎勒汤(《圣济总录》卷九十)。
上为粗散。
虚劳,四肢逆冷,心膈滞闷,不能饮食。
诃黎勒10枚(煨5枚用皮,5枚生用),大腹子10枚(5枚煨用,5枚生用)。
上为散。
五膈气。
每服3钱,以茶煎服。
上为散。
脾胃久虚,腹胁胀满,肌体羸瘦少力,大小便不调,或加气促,吃食减少。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忌生冷、油腻、牛犬肉、苋菜。
上为散。
上气,咽喉窒塞短气,不得睡卧,腰背强痛,四肢烦疼,腹满不能食。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诃黎勒皮散”。
上为粗散。
虚劳,脾胃气虚弱,不思饮食,四肢无力,睡常不足,面色萎黄。
诃黎勒10枚(煨)。
上为散。
温涩固肠。主气利。
1.气利:予昔寓克白路,治乡人陶姓曾用之。所用为诃子壳,取其味涩能止。彼以药末味涩,不能下咽,和入粥中强吞之,日进一服,三日而止。气利用止涩之诃黎勒散者,实因久利而气虚下陷,意与近人治晨泄用四神丸略同。
2.气痢:杨某,男,38岁。1957年秋,患痢疾已三天,小腹疼痛,里急后重,频欲登厕,每次多排出少量粉冻样肠垢,纯白无血,有时则虚坐努责,便之不出。自觉肛门有物嵌顿重坠,昼夜不已。前医曾予芍药汤加减,一剂后,病情加剧。邀诊。舌苔白滑,脉沉带紧。询之知发病前后未见寒热现象,似属气痢,乃试用《金匮》诃黎勒散:诃子10枚(煨,剥去核),研末,用米粥汤一次送服。约隔一小时许,当肛门窘迫难忍之时,经用力努挣,大便迅即直射外出。从此肛门如去重负,顿觉舒适,后调理脾胃之方而康复。
粥饮和,顿服。
1.《金匮玉函二注》:诃黎勒有通有涩,通以下涎液,消宿食,破结气,涩以固肠脱;佐以粥饮引肠胃,更补虚也。
2.《金匮要略心典》:诃黎勒涩肠而利气,粥饮安中益肠胃,顿服者,补下治下制以急也。
3.《金匮要略易解》:此方独用一味诃黎勒并收温敛虚滑、消除垢浊的功效,更调以粥饮来益胃补虚以助谷气、化精微,复上升之常,平下泄之变,真可谓善于利用药的专长及其兼长了。
诃黎勒汤
上为散。
上气,心胸痰壅,喘促呕吐。
诃黎勒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上为散。
心腹痛,胀满气促,肩背闷,四肢不和,少思饮食。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上为细散。
小儿脾胃气不和,时时腹胁虚胀,不欲乳食。
每服半钱,以温枣汤调下,不拘时候。
诃黎勒4颗(炮,去核),人参2分。
上为散。
气结筑心,胸胁闷痛,不能吃食。
以牛乳2升,煮3-4沸,顿服之;分为2服亦得,如人行2-3里进1服。
上为散。
霍乱吐泻,心腹胀满,脾胃虚弱,四肢逆冷。
上为散。
上焦虚寒气滞,胸膈噎闷,饮食全少,或时痰逆。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诃黎勒皮散”。
上为散。
积聚。
上为散。
肺虚,外感风冷,致鼻塞常流清涕,头目昏疼,四肢不利。
方中前胡用量原缺,据《医方类聚》补。
诃黎勒汤
上为散。
五膈气。
诃黎勒汤(《圣济总录》卷六十二)。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诃子散”。
上为散。
小儿哕逆不止。
每服1字或半钱至1钱匕,煎麦糵汤调下。
上为粗散。
妇人冷劳,气攻脾胃,腹胁妨闷,四肢不和,吃食减少,渐至虚羸。
上为粗散。
妇人血风攻脾胃,腹胁妨闷,四肢烦疼,或时痰逆,不下饮食。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脾脏泄滑不止。
用猪肝1叶,去脂膜,细切后,入药末2匙头,分作四处,用面裹作(饣夹)子4个。每日1个,以文武火煨令黄熟,空心细嚼,以盐汤或米饮送下。
诃黎勒不拘多少(紧实者,炮熟,去核)。
上为细散。
咳嗽。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湿脚气。腹中妨闷,不能饮食,羸瘦。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诃黎勒丸”。
上为粗散。
小儿吐利,腹胁虚闷。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上为散。
久痢不止,沉困怠惰。
每服3钱匕,食前以沸汤调下。
上为粗散。
小儿羸瘦,脾胃气弱,挟于宿食,不欲乳食,四肢不和。
上为粗散。
小儿宿食不化,少欲饮食,四肢消瘦,腹胁多胀。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1日4-5次。
上为粗散。
积聚。
诃黎勒1两半(煨,用皮),桑皮2两半(炙微黄)。
上为粗散。
小儿痢,渴不止,腹胀。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放温服,不拘时候。
上为粗散。
妇人心腹两胁胀满,不思饮食,四肢少力。
诃黎勒2两(煨,用皮),地榆1两(炙微黄,锉)。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小儿冷热痢。
本方方名,据剂型,当作“诃黎勒丸”。
诃黎勒皮3两,粟3合。
上药相合,以慢火炒,以粟黄为度,为细散。
休息痢,肠滑。
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诃子皮散
上为末。
脾胃虚弱,内挟冷气,心胁脐腹,胀满刺痛,呕吐恶心,饮食减少,肠鸣泄利,水谷不化,怠惰少力,渐向瘦弱。
诃子皮散(《鸡峰》卷十二)。
上为粗末。
脾虚冷,气不和。
诃黎勒(生,为末)、白面(炒)各等分。
吐血。
每服2钱匕,以糯米粥调下。
诃黎勒汤
上为散。
冷热痢,烦闷,不欲饮食。
诃黎勒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上为细散。
五膈气。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诃黎勒皮散”。
上为细散。
气膈。
上为细末。
膈气。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诃黎勒汤”。
上为末。
五气,胸中烦满,痞塞不通,心腹虚胀,心下结实,饮食不得。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热服。
上为粗散。
妇人脾胃气逆,胸中痰滞,时欲呕吐,不思饮食。
上为末。
小儿宿食胀满。
每服1钱,水煎服。
上为细散。
寒湿伤脾,濡泻。
每服2钱匕,空腹以陈米饮调服,1日2次。
上为散。
心膈冷滞,痰饮呕逆,不下饮食,四肢不和。
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诃黎勒皮散”。
上为散。
泄痢无度。
每服半钱匕,食前以米饮调下。
上为细散。
气痢,心腹疼痛,不欲饮食。
每服2钱,以粥饮调下,不拘时候。
上为散。
产后血痢,腹痛不止。
每服2钱匕,食前以米饮调下,日3次。
诃黎散
上为散。
妊娠气攻心腹疼痛,呕逆不下食,四肢不和。
诃黎散(《普济方》卷三四一)。
上为散。
小儿秋后大肠挟冷,下痢不止。
1-2岁儿每服半钱匕,以米饮调下,空心、午后各1次。
诃子散、诃栀散
诃黎勒(煨,去核)1两,栀子(去壳)1两。
上为细散。
小儿赤痢、血痢。
诃子散(《玉机微义》卷五十引《全婴方》)、诃栀散(《普济方》卷三九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