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主治痢疾或泄泻,身热不恶寒,腹痛口苦,干呕;胆咳,咳而呕苦水者。①《伤寒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而兼呕者。②《金匮》:干呕而利。③《五机微义》:胆府发咳,呕苦水若胆汁。④《幼幼集成》:麻疹发热吐泻。
出处 《伤寒论》
主治 痢疾或泄泻,身热不恶寒,腹痛口苦,干呕;胆咳,咳而呕苦水者。①《伤寒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而兼呕者。②《金匮》:干呕而利。③《五机微义》:胆府发咳,呕苦水若胆汁。④《幼幼集成》:麻疹发热吐泻
处方

黄芩9克 芍药6克 甘草6克(炙)大枣12枚(擘)半夏6克(洗)生姜4.5克(切。一方9克)

功能主治

治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而兼呕者。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

摘录
《伤寒论》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黄芩半夏生姜

组成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斤(洗),生姜一两半(一方三两,切)。

用法用量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每日二次,夜一次。

主治

痢疾或泄泻,身热不恶寒,腹痛口苦,干呕;胆咳,咳而呕苦水者。

①《伤寒论》: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而兼呕者。

②《金匮》:干呕而利。

③《五机微义》:胆府发咳,呕苦水若胆汁

④《幼幼集成》:麻疹发热吐泻。

方义

①《内台方义》:黄芩汤中以黄芩为君,以解少阳之里热,苦以坚之也;芍药为臣,以解太阳之表热而行营气,酸以收之也;以甘草为佐,大枣为使,以辅肠胃之弱以缓中也;加半夏之辛以散逆气,加生姜之辛以和其中而止呕也。

②《古方选注》:用甘草大枣和太阴之阳;黄芩、芍药安太阴之阴;复以半夏生姜宣阳明之阖,助太阳之开。上施破纵之法,则邪无客着,呕止利安。

③《金鉴》:用半夏生姜入上焦而止呕;甘草大枣入中焦而和脾;黄芩、芍药入下焦而止利,如是则正气安而邪气去,三焦和而呕利止矣。

重要文献摘要

《伤寒缵论》:“黄芩半夏生姜黄芩三两,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酒洗),半夏(半升洗),生姜一两半,大枣十二枚(擘),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