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响声丸

黄氏响声丸,中医方剂名。出自《中国药典》2005版。具有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之功效。主治风热外束、痰热内盛所致的急、慢性喉瘠,症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类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临床常用于(1)风热上受、痰热内盛证,临床应用以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千灼热有痰为辨证要点。(2)用于急性、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出处 《中国药典》2005版
功能 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
主治 风热外束、痰热内盛所致的急、慢性喉瘠,症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 急、慢性喉类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处方

薄荷浙贝母、连翘、蝉蜕、胖大海、酒大黄川芎儿茶、桔梗、诃子肉、甘草薄荷

性状

为糖衣或炭衣浓缩丸,除去包衣后显褐色或棕褐色;味苦、清凉。

炮制

上十二味,除薄荷脑外,取大黄川芎、诃子肉、浙贝母薄荷儿茶粉碎成粗粉,其余连翘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大黄等粗粉拌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80目),加入薄荷脑,混匀。制成糖衣丸,或制成每丸重0.1g或每丸重0.133g的炭衣丸,即得。

功能主治

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用于急、慢喉{喑},风热外束,痰热内盛,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急、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炭衣丸一次8丸(每丸重0.1g)或6丸(每丸重0.133g),糖衣丸一次20丸,一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

注意

胃寒便溏者慎用。

规格

(1)每瓶装400丸(糖衣丸)(2)每丸重0.1g(炭衣丸)(3)每丸重0.133g(炭衣丸)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黄氏响声丸

组成

薄荷浙贝母、桔梗、薄荷脑、蝉蜕、儿茶胖大海、诃子肉、川芎、连翘、大黄(酒制)、甘草

用法用量

口服。炭衣丸: 一次8丸(每丸重0.1g) 或6丸(每丸重0.133g)。糖衣丸:一次20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

功用

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

主治

风热外束、痰热内盛所致的急、慢性喉瘠,症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 急、慢性喉类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方义

方中以桔梗开宣肺气,利咽开音,为君药。薄荷薄荷脑、蝉蜕辛凉宣散、疏散风热,诃子肉敛肺止咳、利咽开音,胖大海开音治痒,浙贝母化痰散结,儿茶清肺化痰生津,共为巨药。川芎活血止痛,大黄泻火导滞,连翘清热解毒,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合用,共奏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之效。

运用

(1)本品适用于风热上受、痰热内盛证,临床应用以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千灼热有痰为辨证要点。

(2)用于急性、慢性喉炎及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初起见上述证候者。

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素体脾胃虚弱或胃寒便溏者慎用。老人、儿童慎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鱼腥食物,戒烟酒。儿童服用该药应遵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