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茯苓散

金箔茯苓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洪州张道人。具有杀虫利气,开窍安神之功效。主治小儿风疳,手足拘拳,眼目不开,有时自笑或嗔怒惊叫,手爪甲青,状似鬼形,色似天吊。
出处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洪州张道人
功能 杀虫利气,开窍安神
主治 小儿风疳,手足拘拳,眼目不开,有时自笑或嗔怒惊叫,手爪甲青,状似鬼形,色似天吊
处方

金箔5片,茯苓1两,牛膝1两,胡黄连1两,龙骨1分(生),木香1钱,麝香1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风疳,手足拘拳,眼目不开,有时自笑或嗔怒惊叫,手爪甲青,状似鬼形,色似天吊。

用法用量

每服1字,米饮送下,1日2次。

注意

忌油腻。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洪州张道人

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金箔茯苓

组成

金箔五片,茯苓牛膝胡黄连各一两,龙骨(生)一分,木香麝香各一钱。

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一字,米饮送下,一日二次。

功用

杀虫利气,开窍安神。

主治

小儿风疳,手足拘拳,眼目不开,有时自笑或嗔怒惊叫,手爪甲青,状似鬼形,色似天吊。

重要文献摘要

《中华医学大辞典》:“小儿手足拘挛,眼目不开,有时自笑,或嗔怒惊叫,手爪甲青,状如鬼形,又似天钓,宜金箔茯苓散。”

《覆载万安方》:“第三风疳(亦名肝疳),小儿手足拘拳,眼目不开,有时自笑;或嗔怒惊叫,手爪甲青,状似鬼形,色似天钓。须服此金箔茯苓散。”

《中华医学大辞典》:“疳之属于肝者。此证因乳母寒温不调,滋味不节,或外感风寒、内伤喜怒,气未平复,遽以乳儿,或因小儿肝脏受热所致。多见摇头揉目,流汗遍身,合面而卧,面色青黄,发竦头焦,筋青脑热,周身疮癣,腹中积聚,膈上伏热,痰涎壅塞,下利频仍,或下鲜血,或下青苔等证。若肝风入目,则赤肿翳生,眵泪烂眶,昏暗雀盲,痛痒揉擦,甚至经月合眼,法当调肝,宜地黄丸、芪归汤、天麻丸、生熟地黄汤、熊胆天麻丹、乌蟾丹、芦荟丸、皂角膏、神妙观音散、人参散、通神丸、金箔茯苓散之属,或用肉豆蔻一枚,蟾灰(全者)一个,苦桔梗(炮)、茯苓(煨)、大黄(煨)各一两,龙脑、麝香各一钱,共为末,饭丸如麻子,粟米饮下三丸,只可三服。凡肝疳目有青脉,左胁硬痛,多吐涎沫,眼角左右有黑气者,均不治。参看[疳]条。”

《楼霞区志》:“金箔最早用于炼丹治病。据《本草纲目》载:黄金可‘疗惊痫风热肝胆之病’,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记载着‘金箔镇心丸’、‘金箔散’、‘金箔茯苓散’等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