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枣丸《备急千金要方》

干枣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方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具有补胃,清热,摄涎,益气生津,利咽开音之功效。主治伤寒热病后,口干喜唾,咽痛。①《千金方》:伤寒热病后,口于喜唾.咽痛。②《重订通俗伤寒论》:病后喜唾,因于胃虚有热者。适用于伤寒热病后,口干多唾,咽痒咽痛;今可用于慢性咽炎。
出处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名见《外台秘要》卷二
功能 补胃,清热,摄涎,益气生津,利咽开音
主治 伤寒热病后,口干喜唾,咽痛。①《千金方》:伤寒热病后,口于喜唾.咽痛。②《重订通俗伤寒论》:病后喜唾,因于胃虚有热者。适用于伤寒热病后,口干多唾,咽痒咽痛;今可用于慢性咽炎

组成

大枣二十枚,乌梅十枚。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药合捣,炼蜜为丸,如杏核大。含咽其汁。

2.现代用法:将干枣、乌梅捣烂如泥,加蜂蜜少许调和均匀,制成杏核大小的丸子备用。每次取2丸,含化慢咽,每日数次。

功用

补胃,清热,摄涎。益气生津,利咽开音。

主治

伤寒热病后,口干喜唾,咽痛。 ①《千金方》:伤寒热病后,口于喜唾.咽痛。②《重订通俗伤寒论》:病后喜唾,因于胃虚有热者。适用于伤寒热病后,口干多唾,咽痒咽痛;今可用于慢性咽炎。

方义

伤寒热病,最易耗气伤津,故病后可致气津两亏,而见口干、喜唾、咽痛之症。方中大枣味甘性温,补中益气;乌梅味酸性平,敛阴生津。两味相合,则成气阴双补之剂,口舌咽喉得以濡润,自无口干诸患矣。

重要文献摘要

1.方论选录

《中国历代文化丛书 第2辑 千金方 上》:“治伤寒热病后,口干喜唾,咽痛方(干枣丸):大枣二十枚,乌梅十枚。上二味,合捣,蜜和。含如杏核大,咽其汁,甚验。”

2.方论选录

《外台秘要方》:“治伤寒热病后,口干多唾,咽痛,干枣丸方。干枣二十枚,乌梅十枚。上二味,捣合蜜和丸如杏核大,绵裹含化,咽津自愈。出第十卷中。”

3.方论选录

《简明方剂辞典》:“干枣丸<外台秘要>治伤寒热病后,口干多唾,咽痛方。干枣二十枚,乌梅十枚。二药同捣,炼蜜为丸,如杏核大。含化咽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