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疸汤《杂病源流犀烛》

化疸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主治湿热黄疸。
出处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六
功能 清热利湿
主治 湿热黄疸

组成

茵陈15~30g,茯苓、苡仁各15g,猪苓泽泻苍术木通、山栀各9g。

用法用量

诸疸。

功用

清热利湿。

主治

湿热黄疸。

方义

方用茵陈、栀子清热利湿退黄;慧苡仁,苍术健脾燥湿;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木通利水通淋。本方之治,正如《景岳全书·黄疸》所说:“阳黄证多以牌湿不流,郁热所致,必须清火邪,利小水,火清则溺自清,溺清则黄自退。”

加减化裁

停滞加神曲、麦芽山楂;酒疸加葛根、苜蓿;女劳加当归红花;瘀血加琥珀、丹皮、红花红曲蒲黄桃仁五灵脂延胡索

重要文献摘要

《类证治裁》:“总之,黄而不渴易治,渴者难治,初起宜汗,有食宜消,溺少宜利,小水利,黄自退,通用化疸汤,当归白术汤。久而虚,脉症宜温补者,养营汤,四君子汤,肾气丸。”

《明清中医名著丛刊 杂病源流犀烛》:“大约疸症渴者难治,不渴者易治。治之之法,上半身宜发汗,下半弩宜利小便,切不可轩下,惟有良积、气甲消导宜茵陈汤,余则以利水除湿,清热养则为主。总治渚疸,宜化疸汤、茯苓泽泻汤。故丹溪以为五疸不必细分,但以湿热概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