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沉散《杨氏家藏方》

水沉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杨氏家藏方》卷三。具有祛暑解表,和胃止痛之功效。主治伏暑伤冷,霍乱转筋,虚烦躁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逆冷。
出处 《杨氏家藏方》卷三
功能 祛暑解表,和胃止痛
主治 伏暑伤冷,霍乱转筋,虚烦躁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逆冷

组成

香薷叶三两(90g),白茯苓(去皮)一两(30g),厚朴(去粗皮,蘸生姜汁炙令紫色)三两(90g),白扁豆一两(30g),丁香半两(15g),甘草(炙)半两(15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好酒半盏,同煎至一盏,水中沉冷服,不拘时候。

2.现代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9g,用水150ml,入好酒75ml,同煎至150ml,水中沉冷服,不拘时候。

功用

祛暑解表,和胃止痛。

主治

伏暑伤冷,霍乱转筋,虚烦躁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逆冷。

方义

方中香薷辛温芳香,解表散寒,兼能祛暑利湿,乃暑月解表要药,是为君药,厚朴燥湿理气,散满和中,用以为臣,白扁豆,健脾祛暑,白茯苓淡渗利湿,丁香温中降逆,共为佐药;甘草和中缓急,是为使药。加酒少量同煎,温行血脉,有利于寒邪外散。配合成方,共奏解表祛暑,化湿和胃之功。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论:

《杨氏家藏方》:“水沉散,治伏暑伤冷,霍乱转筋,虚烦躁渴,心腹撮痛,吐利交作,四肢逆冷。香薷叶三两,白茯苓一两,去皮,厚朴去粗皮,蘸生姜汁炙令紫色,称三两,白扁豆半两,甘草半两,炙,丁香半两。上件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好酒半盏,同煎至一盏,水中沉冷服,不拘时候。”

方论选录:

《杂病广要》:“《杨氏》水沉散,治伏暑伤冷,于香薷汤中加丁香(用茯苓),每服三钱,水一盏,入好酒半盏,同煎至一盏,水中沉冷服,不拘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