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葛二陈汤《症因脉治》

防葛二陈汤,中医方剂名。出自《症因脉治》卷二。具有化痰和中之功效。主治风气呕吐兼痰者。偶遇风冷,即发呕吐,头额疼痛,面赤面热,脉浮滑。
出处 《症因脉治》卷二
功能 化痰和中
主治 风气呕吐兼痰者。偶遇风冷,即发呕吐,头额疼痛,面赤面热,脉浮滑

组成

防风、干葛、半夏、白茯苓甘草、广皮各等分。

用法用量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功用

化痰和中。

主治

风气呕吐兼痰者。偶遇风冷,即发呕吐,头额疼痛,面赤面热,脉浮滑。

方义

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于内;防风发汗解表、祛风胜湿;葛根升阳发表、解肌生津。两药合用寒温并用、升阳解表,祛风透邪于外,葛根伍陈、夏,润燥同施、化痰和中;陈、夏得葛根之甘凉则燥湿化痰无伤阴之弊;葛根得陈、夏之温运,则升阳解肌无凉遏之虞,升津止渴,化气消痰,使已聚之痰浊得化,未成之水津得生,则水谷精微得从正化津。防风伍陈、夏祛风湿,化痰湿,表里分消。全方合用,内外合治,药性平和、不温不燥共成祛风化痰、和中止呕,适用于风湿在表痰湿中阻之风痰呕吐。

加减化裁

风寒,加生姜;风热,加山栀,黄连竹茹

重要文献摘要

原方选录

《症因脉治》:“风气呕吐之症,偶遇风冷,即发呕吐,头额疼痛,面赤面热,风入阳明,胃家呕吐症也。”

方论选录

1.《中华百科经典全书24》:“风气呕吐之治,散风清胃,防葛平胃散,兼痰者,防葛二陈汤。”

2.《古今药方纵横(第二辑)》:“是书防葛二陈汤,用防风葛根半夏、白茯苓甘草陈皮,水煎服。治偶遇风寒,引发伏痰,即发呕吐,呕出痰涎,头额疼痛,脸面赤热,苔腻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