萆薢散《普济方》

萆薢散,中医方剂名。出自《普济方》卷二二七。具有滋阴降火,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虚劳,阴阳失度,伤筋损脉,嘘吸短气,溢漏泄下,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堕落。
出处 《普济方》卷二二七
功能 滋阴降火,清利湿热
主治 虚劳,阴阳失度,伤筋损脉,嘘吸短气,溢漏泄下,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堕落

组成

萆薢、枣肉、生地黄、桂心、杜仲麦门冬各一两。

用法用量

上㕮咀。以酒一斗五升,浸三日,出晒干复浸,如此候酒浸干,治下筛。每服方寸匕,食后酒下,一日三次。

功用

滋阴降火,清利湿热。

主治

虚劳,阴阳失度,伤筋损脉,嘘吸短气,溢漏泄下,小便赤黄,阴下湿痒,腰脊如折,颜色堕落。

方义

虚劳既久,肾阴亏损,累及肾阳,阴阳失度,湿聚下焦,久则化热,湿热停聚下焦,而致虚实夹杂之证,以阴虚夹杂湿热为其特征。方中生地杜仲、麦冬滋阴清热,益精壮腰;萆薢清利下焦湿热;配以桂心,一则从阳引阴,一则引火归原,使虚火下归于肾中封藏;枣肉顾护脾胃以和营。本方补中寓泻,滋阴与利湿并举。可用于肾盂肾炎后期,肾阴已亏而兼见下焦湿热者。

加减化裁

肾虚甚者可加山萸肉、山药茯苓;湿热重者酌加黄柏车前子;气虚不足可加黄芪白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