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中有疳泻之说:“疳疾伤脾因作泻,先清后补为妙诀,初宜清热和中汤,久泻参苓白术捷。”古人认为疳由肥甘所致。多因小儿恣食肥甘,损伤脾胃,积滞中焦,日久形成疳疾,或说“疳者干也,因脾胃津液干枯而患”;亦有人认为系“虫动则侵袭蚀成疳”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胃嫩弱,常为不足,易为乳食、湿热等病邪所伤,脾胃伤,津液耗则气血虚衰,诸脏失养,故疳诸证随之发生。 笔者多年前运用山楂配当归为主治愈一例特殊儿童疳泻案,介绍如下:
王某,女,6岁,2000年9月10日初诊。
患儿出生在农村贫困家庭,母亲精神异常,生活不能自理,出生后人工喂养,喂养无规律。两年前,患儿因“腹泻、呕吐”到当地卫生室、卫生院等治疗,呕吐止,腹泻却时愈时作。前后分别运用参苓白术散、蒙脱石散、庆大霉素颗粒等治疗,收效甚微。故前来就诊。
诊见患儿枯瘦如柴,形体消瘦,面色无华,精神不振,头发稀疏带黄,腹部胀满,食欲不佳,饭后半小时则有便意,稀便,每日二至三次,尿少,舌淡无华,舌苔薄少,脉细弱无力。
诊断:疳泻。
辨证:脾肾虚弱。
二诊:患儿服用上方5剂后,食纳增加,精神稍好,饭后便意次数适当减少,继续用上方5剂。
后随症加减,共治疗3周后,患儿饮食佳,精神抖擞,大小便如常,属临床痊愈,停药。嘱其家长注意调养饮食,随访1年,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