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宁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
上海沈氏女科调治胎前产后诸病强调“胎前宜清”及“产后宜温”,切忌攻伐,亦不可峻补,因为这两个时期是妇女特殊易损之时,过者有害,不足亦害,以和为妥,求其平矣。
治法三禁。“不可汗,不可下,不可利小便”。汗则亡阳伤气,下则亡阴伤血,利小便则伤精损液。另外还应注意妊娠药禁。凡峻下、滑利、行血、破血、耗气、散气及一切有毒之品均应慎用。《内经》所谓的“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只是指孕妇有病,当以治病为主,不可缩手缩脚,以免影响疗效,但也不可一意猛行,总要顾及胎气,不能病愈而胎伤,得不偿失。
产后宜温。产后气血骤伤,百脉空虚,故其治总以温补为先。常用大补的参芪、当归、阿胶珠、大枣、龙眼肉等,佐以温通的桂枝、鹿角霜、炮姜、乌药之类。应当注意补而不滞,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常常配用砂仁、木香、焦三仙、生内金和寒性反佐的蒲公英、连翘、黄柏等。产后如感风寒,切忌过汗,如遇忧郁勿专耗散,如有停食必兼醒脾,如有热象不宜过凉。
宜重三审。“先审少腹痛与不痛,以征恶露之有无;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征津液之盛衰;再审乳汁行与不行,饮食之多少,以征胃气之充馁。”由此立法,行滞、通便和下乳便成产后治则的三个关键。行滞常选用乌药、香附、桔梗、薤白、木香、郁金。通便常选用菊花与当归、草决明、全瓜蒌、莱菔子、桃仁。下乳常选用生谷芽、生麦芽、生黄芪、路路通、蒲公英、炒橘核。
验案
田某,女,25岁。产后月余,周身关节痛楚拘急,下肢尤甚,遇冷加重,面色少华,头晕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辨证:产后气血骤伤,百脉空虚,筋脉失养,故周身关节痛楚拘急;血虚不能上荣于头面,外荣于肌肤,故头晕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无力,皆为气血不足之象。病位在关节,证属气血虚弱,筋脉失养。
诊断:产后身痛(气血亏虚,筋脉不荣),产后关节痛。
治法:益气养血,温通止痛。
处方:《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生芪15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木香10克,蒲公英10克,丹参30克,益母草10克,鸡血藤10克,鹿角霜15克,川牛膝15克。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7剂,关节痛减,头晕亦轻,面色转润,舌淡苔薄白,脉来沉细。前法已获效机,仍守原方出入,加党参10克,阿胶珠10克,以增益气养血之力。再服7剂,诸症皆除,嘱其服用人参养荣丸,早晚各6克,丸药缓图,冀其巩固,后未再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