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陈年补药,弃而不用,舍不得,继续服用,又怕不安全,那么,如何判断这些补药能否入口呢?
人参和银耳若由原来的白色或淡黄色变成米黄色或炒米色,仍可服用;若不但外表变成棕色或褐色,连内部也已变色,则说明该药物已经变质,不宜再服。
有些中药材若保管不善易发生虫蛀,若仅仅是局部发生虫蛀,蛀粉较少,经过淘洗即可除去蛀粉、虫卵,仍可服用;如果大部分已被蛀空,出现大量蛀粉,则药材已失效,不宜再服。倘若药材因受潮发生霉变和腐烂,尽管是价格昂贵的名贵药材,也绝对不可再用。
滋补丸药的品种繁多,且多为蜜丸,表面致密而滋润,有浓厚药香气味。倘若出现严重皱缩,无滋润光泽,潮湿发黏,嗅之有酸性异味,说明药物已发生酸败或霉变,便不宜再服用。
膏滋又称煎膏剂,常用的有参鹿膏、参杞膏、十全大补膏等等。正常的膏滋表面光滑,油润细腻。如果存放过久或保管不当,瓶口及膏滋表面产生白色或黑绿色毛状霉菌斑块,膏滋膨胀翻泡,有异样酸败气味等现象,则已变质,便不可再服。
酒剂是民间常用的滋补饮品,不仅厂家生产,民间亦常自制。酒类一般不易变质,但若包装不严,酒精挥发,出现严重的沉淀或酸败变质,则不可再服。
将补药配制成颗粒状,也称为冲剂,如杜仲冲剂、参七晶等等。如果发生严重软化,泛潮发霉,则不能再服。
口服液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剂型,常见的有人参蜂王浆、生脉饮等,若贮存过久,可产生块状沉淀,发霉、发酵,或服用时有刺激性气味,便不宜再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