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感冒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又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中医认为是因风邪侵袭所致,临床上以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为主要表现。该病全年都有,主要以冬末初春为多。流行性感冒又称时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认为是由感受温邪疫毒所致,症状较重,以头痛、发热寒战、周身痠痛、肢体乏力为主要特点。其流行的特征是突然发生、蔓延迅速、感染众多和流行过程短,一般冬春季节流行的机会较多。
如何自我诊断
√ 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
√ 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
√ 一般经5~7天痊愈。
√ 流行性感冒发病突然,体温骤升,头痛,战栗,干咳,咽喉痛;全身不适以及肌肉和关节疼痛明显。
中医教你来辩证
1.风寒感冒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痠疼,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
2.风热感冒
【临床表现】身热较重,微恶风寒,汗出不畅,头痛,咳嗽,痰黏或黄,咽喉肿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
3.暑湿感冒
【临床表现】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痠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渴不多饮,胸闷恶心,小便短黄。
辨证食疗小贴士
1.风寒感冒
⑴葱白神仙粥(《药物疗病常识》)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温中和胃 主治感冒属风寒者
【按】葱白辛温,能祛风解表、宣窍通阳,善治风寒感冒之鼻塞、头痛。生姜味辛性温,发散风寒、温中和胃,既可助葱白增强发汗祛邪之功,又能温中以增进食欲。以糯米煮粥,一则和胃调药,又可借助热粥以增强发汗,即古法“啜粥止汗”之意。米醋又称苦酒,能消食开胃。
⑵葱豉豆腐汤(民间方)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芳香通窍 主治感冒属风寒者
【按】汤中淡豆豉是由大豆发酵而制成,味辛、甘、微苦、性平,功能宣散表邪,是治感冒的常用要药;葱白味辛性温,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尤善同鼻窍,止头痛,故感冒鼻塞常用之;豆腐是大豆的制品,营养丰富,有“植物肉”之称,其蛋白质可消化率达90%以上,感冒时消化功能一般减弱,如服食易于消化之豆腐,可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以利身体之康复。
⑶姜汁葱花炒鸡蛋(民间方)
【功能主治】发散风寒,芳香开胃。 主治感冒属风寒者
【按】生姜味辛性温,既是食品又可入药,功能发散风寒、宣肺止咳;葱白味辛性温,功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尤善于通鼻窍而止头痛;姜、葱合而用之,温通散寒,芳香健胃。更用鸡蛋辅助,一则营养丰富,不滋不滞,适用于感冒病者服食,二则可缓和姜、葱的辛辣,共成散寒健胃的食品。
2.风热感冒
⑴金银花粥(民间方)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主治风热感冒者和流感患者
【功能主治】疏散风邪,清热止痛。主治感冒头痛属风热者。
【按】汤中枸杞叶又称枸杞菜、枸杞苗,味甘、微苦,性平,能清热、明目,善治肝热或风热目赤、头痛;菊花味辛、苦、甘、性微寒,能疏风清热、明目止痛,尤善上行,疏散上焦风热,清利头目而止痛。绿豆能清热解暑、利尿除烦,遇上药合用,能增强清热之效。合而为汤,清疏并用而以疏风热、治头痛为主。
⑶粉葛焖兔肉(民间方)
【功能主治】解肌发表,清热止痛。主治感冒属风热者。
【按】葛根既可治病,亦可做菜,其味甘、辛、性凉,功能发表解肌、清热生津,其发汗力虽然不强,但解肌止痛力较优,善治感冒发热、头痛、项背强痛等;兔肉味甘性凉,功能清热解渴、补益脾胃,以扶正祛邪,且兔肉营养丰富,不肥不滞,无滋滞碍邪之弊。
3.暑湿感冒
⑴荷叶粥 (民间方)
【功能主治】清热祛暑化湿。用于暑热感冒。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去湿和胃。主治感冒属暑湿者。
【按】汤中冬瓜是夏令消暑佳品,其瓜肉味甘、淡,性微寒,能清热解暑,利水消肿,善治暑湿证,且冬瓜皮亦可入药,长于清热利水。莲叶味甘、涩,性寒,功能清解暑热,芳香辟秽,与冬瓜合用,清暑利湿力优,使暑热清而湿浊除,则诸证可愈。更配伍白扁豆健脾化湿,兼以消暑。《千金要方》载,单用本品水煎服,可治暑湿吐泻,且效果颇佳。合而为汤,外清暑热,内消暑湿,是夏令消暑去湿之佳品。
⑶丝瓜炒鱼片(民间方)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化痰止咳,主治感冒属暑热者
|